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伯時畫嚴子陵釣灘》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山谷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黃庭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伯時1畫嚴子陵2釣灘
平生久要3劉文叔4,
不肯為渠5作三公6。
能令漢家重九鼎7,
桐江8波上一絲9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伯時:李公麟字伯時,北宋畫家,善畫山水佛像。晚年居龍眠山莊,自號龍眠居士。
2.嚴子陵:嚴光,字子陵,一名遵,餘姚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帝同遊學。光武即位,嚴光變姓名逃澤中。後征至朝,不受官而去,隱於富春山。後人名其垂釣處為嚴陵瀨。今浙江桐廬富春江邊尚存嚴子陵釣台遺蹟。
3.久要:舊日所約。
4.劉文叔:光武帝劉秀,字文叔。
5.渠:他。
6.三公: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是朝中最高級官員。
7.九鼎:傳夏禹鑄九鼎以代表九州。後多以九鼎形容不可動搖。
8.桐江:在浙江桐廬縣,即富春江。
9.絲:釣絲。
白話譯文
嚴子陵生平早就與光武帝有舊約:光武帝發跡了,他一定不會為光武帝擔任三公。能夠使漢家山河像九鼎那么穩重,都是因為桐江上這一根釣絲,一點微風。
作品鑑賞
這首題畫詩並不從畫的角度出發,而是詠畫中的人,成了一首詠史詩,讀了使人感到意外。江西詩派的詩就常常這樣自覺地打破約定俗成的藩籬,給人以新鮮感。
詩前兩句寫嚴子陵的人品,說他與光武帝劉秀是好朋友,可是就是不肯為他去做三公這樣的高官,從正面稱讚嚴子陵的高潔。詩不稱光武帝,而稱他的字文叔,就是有意把嚴子陵與光武帝擺在同等地位,為他占身份。後兩句轉入議論,說能夠使漢朝天下像九鼎那樣不可移動,就靠了在桐江上被風吹動的一根釣絲。這兩句持論很特別,由圖畫所繪,想到嚴子陵垂釣的史事,順手就在這事上做文章,說明漢代之所以政權穩固,就是因為有嚴子陵帶頭,士子們講究節操,維持了國體。有趣的是,詩把九鼎之重與一絲之輕並舉,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以很深的印象。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