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小凹

顆粒小凹

顆粒小凹:顆粒小凹,又稱帕基奧尼氏凹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顆粒小凹
  • 外文名:granularfoveolae
一、解剖結構,二、與顱相關的疾病,

一、解剖結構

1、顱腔:
顱腔是容納腦、腦膜及其血管的骨性腔,由額骨、頂骨、蝶骨、顳骨、枕骨和篩骨的一小部分構成;其內面由顱內膜襯覆。實際上顱內膜是上述顱骨顱腔面的骨膜,也就是硬腦膜的外層。此膜在顱的孔、裂處延至顱外直接移行為顱外的骨膜;在顱腔內的顱縫處與縫韌帶融合。顱可劃分為顱蓋與顱底,二者的大致分界線為:自枕外隆凸循兩側的上項線經兩側的乳突根、外耳門上緣、顳骨顴突根、大翼顳下嵴至眶上緣,再向內側延至前正中線。
顱蓋內面觀顱蓋內面直接鄰接腦膜,可見與腦的溝回相應的骨嵴與腦壓跡,側方呈現腦膜動脈溝;沿正中線可見上矢狀竇溝,其外側有與蛛網膜顆粒對應的顆粒小凹。
2、顱蓋:
系顱的一部分。顱分為顱蓋和顱底,2者分界線為:自枕外隆凸沿上項線至乳突的根部,向前經過外耳門上緣、顳骨顴突的根部,並橫越蝶骨大翼的顳面,向上轉至額骨的眶上緣,循此緣再向內至中線,與對方結合。此圓周以上部分叫顱蓋,以下部分叫顱底。
3、顱:
顱分腦顱和面顱兩部分。腦顱位於顱的後上部內有顱腔,容納腦,對腦起保護和支持作用。面顱位於顱的前下部,包括眶、鼻、口腔等的骨性結構。下頜骨與腦顱間形成下頜關節,使下頜骨參與咀嚼運動。
組成腦顱的腦顱骨共有8塊,其中不成對的額骨、篩骨、蝶骨和枕骨,成對的顳骨和頂骨。組成面顱的面顱骨有15塊,其中成對的上頜骨、齶骨、顴骨、鼻骨、淚骨以及下鼻甲,不成對的犁骨、下頜骨和舌骨。是人頭部的骨性支架,由29塊形狀、大小不一的骨塊組成,位於脊柱上方。除下頜骨、舌骨和聽小骨外,其餘骨彼此借結締組織或軟骨牢固相連。

二、與顱相關的疾病

顱內出血:顱內出血包括硬腦膜下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內出血。引起顱內出血的原因有:
(1)外傷:頭顱外傷可引起腦挫裂傷出血,腦內血腫或蛛網膜下腔出血。
(2)先天性腦血管異常(包括動脈瘤):任何腦部先天性血管畸形均可突然出血。兒童期常見動靜脈畸形破裂而致蛛網膜下腔出皿或腦內血腫,甚至新生兒期亦可發生。兒童期動脈瘤破裂較少。有時可因腦部微血管瘤出血而腦血管造影檢查不易發現。
(3)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鐮形細胞病、不同類型的紫癜等。血小板增多症可同時引起血栓形成及出血。
(4)感染:感染中毒可引起腦動脈炎,或因感染引起血小板減少或DIC,而致出血。以細菌感染為主要,但病毒及立克次體亦可致動脈炎。有時見到黴菌性動脈瘤破裂而出血。
(5)維生素缺乏:維生素K缺乏常見於嬰兒腹瀉或多用抗生素後,以幼嬰兒為多見。維生素C缺乏見於營養不良乳兒,可致顱內出血。慢性維生素B1缺乏亦可引起腦部出血性病變,如Wernicke腦病。
(6)其他:結節性動脈炎可能出血,藥物可引起血小板減少,或因抗凝治療不當而出血。肝功能衰竭及尿毒症時均可因毛細血管改變,血小板減少或凝血機制不良而致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的臨床表現與出血量及兒童年齡有關。常見的症狀有:
(1)意識改變:顱內出血時多有意識障礙,輕者嗜睡、淡漠,重者迅速昏迷。嬰兒有時表現為煩躁,吸吮無力,拒食,面色蒼白。
(2)呼吸困難:新生兒常有呼吸暫停發生。出血量多、顱內壓增高明顯者易出現呼吸不規則,嚴重者可致呼吸衰竭。
(3)發熱:常觀察到年長兒於出血後可有體溫升高。腦幹出血或血腫穿破入腦室時可有過高熱。
(4)神經系統局限性體症:一側腦內出血時易見對側中樞性偏癱。腦幹出血或腦內大量出血破入腦室時,病孩呈深度昏迷、二側瞳孔縮小、雙側錐體束征及去腦強直,多迅速死亡。
(5)顱內壓增高現象:幼嬰前囟膨隆,有腦性尖哭。患兒常有嘔吐,煩躁不安,重者出現腦疝。
(6)腦膜刺激征:蛛網膜下腔出血時可出現腦膜刺激征,但在發病初或深度昏迷階段腦膜刺激征不易查察。
(7)其他:原發病及合併的體徵常仍可查到,如皮膚紫癜或皮下出血斑,嬰兒大量出血時伴迅速出現的貧血。
突然發生意識障礙、偏癱、嘔吐和腦膜刺激征時要考慮有顱內出血性病變的可能。應進一步檢查確定是否顱內出血以及引起出血的原因。檢查內容包括:
(1)腦脊液檢查:有顱內出血時一般腦脊液壓力增高,故套用細針謹慎進行穿刺。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室內出血時腦脊液均為均勻血性,蛋白量增多。出血量少時外觀可能僅混濁,但顯微鏡下檢查,可見大量紅細胞(其中尚有皺縮紅細胞)。僅僅腦內出血時腦脊液常規可能正常。
(2)頭顱超音波檢查:大腦半球血腫形成時可見中線移位。
(3)頭顱透照試驗:新生兒頭顱透照試驗可發現血腫所致的不透光區。
(4)同位素腦掃描:有異常的放射性濃集影。
(5)CT檢查:是非損傷性檢查方法,對幼兒尤為適用,能明確血腫部位,可鑑別蛛網膜下腔出血與腦內血腫及後者是否穿破入腦室。
(6)腦血管造影:用以明確血腫部位或顱內血管畸形的部位和性質。常於考慮有手術治療可能時進行此項檢查。
(7)結合臨床進行血、尿等檢查:檢查有無原發或繼發的出血性疾病。
顱內出血的急性期以保守治療為主包括①止血措施:應儘量針對原發疾病。②減低顱內壓:可用甘露醇等脫水劑或地塞米松等。③注意呼吸、心律等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缺氧,及時套用輔助呼吸措施。④避免及預防繼發感染及其他合併症,尤其是肺炎。當明確有腦內血腫形成或血管畸形存在者,進行手術治療。既不可拖延,也應選擇適宜的時機。
昏迷時間愈長,預後愈差。新生兒及嬰幼兒出血較明顯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腦發育障礙以致智慧型不足。其他後遺症包括不同程度和部位的癱瘓、繼發性癲癇、語言或聽力障礙等。
對各種後遺症亦應積極治療。控制癲癇應持之以恆。通過積極的訓練,語言及運動障礙常能得到好轉。在良好的培訓下智慧型亦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