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性固縮腎,是指肉眼可見雙側腎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質地變硬,表面呈均勻瀰漫的細顆粒狀,切麵皮質變薄,皮質與髓質分界不清晰的病變性腎臟。
在某些疾病的病程中,病變嚴重區域的腎小球因缺血發生纖維化和玻璃樣變,所屬腎小管因缺血及功能廢用而萎縮、消失。間質則有結締組織增生及淋巴細胞浸潤。纖維化腎小球及增生的間質結締組織收縮,使表面凹陷。病變較輕區域健存的腎小球因功能代償而肥大,所屬腎小管相應地代償性擴張,向腎表面突起。從而形成肉眼所見腎表面的細小顆粒。肉眼可見雙側腎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質地變硬,表面呈均勻瀰漫的細顆粒狀。切麵皮質變薄,皮質與髓質分解不清晰。具有這些特點的腎被稱為顆粒性固縮腎,因其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和繼發性顆粒性固縮腎。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主要由高血壓引起,繼發性顆粒性固縮腎由慢性腎小球腎炎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