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肩綜合徵

頸肩綜合徵僅僅是症狀學名詞,通常有頸部、肩部、肩背部疼痛,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常見表現。肩關節周圍炎少有頸部症狀,不在討論之列。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neck-shoulder syndrome
  • 就診科室:骨科、疼痛科、普外科
  • 多發群體:40歲以上中老年人
  • 常見發病部位:頸、肩、背
  • 常見病因:頸椎退變,頸神經受刺激壓迫,局部炎症反應
  • 常見症狀:頸項肩臂部僵硬疼痛,可伴功能障礙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

病因

頸椎間盤退變、後突,黃韌帶增厚,椎管逐漸變成三角形,是頸椎退變常發生的神經通道變化,頸神經在變形的椎管內,特別是椎間活動的鉸鏈水平容易受到突出的椎間盤和黃韌帶機械刺激和壓迫。頸神經可以有能夠逆轉的炎症反應,較少出現器質性改變。頸神經後支支配頸後部,肩及肩背部,頸神經前支組成頸叢和臂叢,頸叢皮支支配枕頸部,臂叢皮支主要支配上肢和手。長時間固定一個體位將使神經組織與隆起的椎間盤,黃韌帶接觸點固定,引起局部炎症反應,是神經支配區頸肩痛的原因。

臨床表現

臨床上大部分頸肩綜合徵患者主要症狀是頸痛,肩背痛,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但可以不局限於頸肩痛,有時伴發頭枕痛,上肢痛。除了疼痛感覺外,還可以有酸脹、僵硬、沉重、麻木和刺癢感覺。臨床上大部分頸肩綜合徵患者僅僅有主觀症狀,雖然患者病痛難忍,但常能逆轉,緩解。客觀體徵可表現為頸部活動痛性受限,頸項壓痛,叩痛,頸後伸(或壓頸)致頸肩痛,即Sperling征陽性。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表現較少出現,如手的使用笨拙,無力,淺痛覺過敏或減退,手的握力,手指收展力減弱,手的內在肌為主的肌肉萎縮,或有上肢腱反射異常。

檢查

MRI可顯示椎間盤變性,間隙狹窄,椎間盤後突,黃韌帶增厚,椎管變形狹窄,硬膜囊和脊髓受壓,但椎管狹窄變形的程度與症狀並無完全平行關係。多數頸肩綜合徵患者影像學異常並不明顯,甚至所見與正常人無異,原因是發病有特定的條件-長時間固定體位產生疲勞,相反,影像學顯示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雖然明顯,但患者可以無頸肩痛。

治療

本徵貴在預防,根據病因採取避免長久固定體位的防護措施是治療的根本,長時間閱讀寫作,聚餐打牌,計算機操作,觀看電視,服裝縫紉,製圖設計,開車坐車等勞作恰恰是發病的原因,認真糾正上述病因就從根本上剷除滋生疾病的土壤。可配合非甾體消炎藥減輕病變部位炎症,緩解症狀。應避免使用有固定形狀限制頸椎活動的枕頭,否則易加重病症。有頸椎活動痛性受限時不宜使用牽引治療,不提倡暴力手法推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