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半椎體畸形

此種畸形在頸椎較少見,其可表現為1/2或2/3椎體的規則或不規則缺如;殘存的部分椎體可與上一個椎體或下一個椎體呈先天性融合狀,若椎體前2/3缺如可引起楔形改變,頸椎向後凸,一側的半脊椎楔形變可造成頸椎側凸畸形。因頸椎畸形程度及部位可有不同症狀,除頸椎外觀畸形和頸椎活動受限外,可能出現脊髓神經症狀,包括錐體束征及運動障礙、肢體麻木、大小便障礙等。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病因:可能與基因變異有關
  • 常見症狀:頸椎外觀畸形,頸椎活動受限,運動障礙、肢體麻木、大小便障礙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有文獻報導可能與基因變異有關。

臨床表現

因頸椎畸形程度及部位不同可有各種臨床症狀,除頸椎外觀畸形和頸椎活動受限外,可能出現脊髓神經症狀,包括錐體束征及運動障礙、肢體麻木、大小便障礙等。

檢查

應做X線正側位攝片檢查,注意凹側的椎間盤、椎弓根,以及椎體的終板結構是否正常或接近正常,酌情行CT或MRI檢查,以判定局部各種組織的狀態,尤其是脊髓有無受壓現象。

診斷

依據臨床表現及X線檢查即可確定診斷,必要時可行CT或MRI檢查。

治療

1.治療原則
如果頸椎椎體的一側缺如達到1/2或2/3時,所出現的頸椎側凸畸形是進行性發展的,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防止發生嚴重畸形和神經症狀出現。
2.非手術療法
對半椎體側凸畸形使用外支架作用非常有限,不能控制畸形的發展,對4歲前的兒童是否做脊柱融合尚難決定,可試用外支架。
3.手術療法
對4歲以後的患兒應早期做單純脊柱後路融合,或後路融合及器械內固定或前路和後路分期融合術。若有神經症狀,應進行椎管減壓,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做椎管後路、前路或側前方減壓,甚至半椎體切除減壓。減壓後均應進行脊柱融合。除達到穩定脊柱的目的外,主要為防止畸形發展。

預後

預後主要視病情而定,涉及脊髓的嚴重型預後較差;而僅行X線檢查發現者,預後大多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