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中

頸中,經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醫療法手冊》。別名驅蟲刺激點。位於頸後部,項部肌肉隆起外援入後髮際1寸的凹陷,與胸鎖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凹陷連線之中點直下2寸處,即膽經風池穴與奇穴翳明穴之間,安眠2穴下2寸,左右計2穴。淺層布有耳大神經的分支。主治半身不遂,蛔蟲病,頸項強痛等。直刺或斜刺1.8-2寸。

基本介紹

  • 別名:驅蟲刺激點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功能: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 出處:《常用新醫療法手冊》
  • 主治:半身不遂,蛔蟲病,頸項強痛等
  • 操作:直刺或斜刺1.8-2寸
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附註,相關論述,

功能作用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定位

位於頸後部,項部肌肉隆起外援入後髮際1寸的凹陷,與胸鎖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凹陷連線之中點直下2寸處,即膽經風池穴與奇穴翳明穴之間,安眠2穴下2寸,左右計2穴。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頭最長肌。淺層布有耳大神經的分支。深層有頸升動、靜脈。

主治

半身不遂,蛔蟲病,頸項強痛等。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1.8-2寸寸,針感為酸脹,可放散至肩部。
穴位按揉時力度要緩和、適中,每次施治時間為3-5分鐘,每日2-3次。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半身不遂,蛔蟲病,頸項強痛等。

附註

記載中有原名為頸中,為了區別同名異位穴,故於穴名後加註腳的。
頸中1,經外奇穴名,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中點是穴,左右計2穴,為頸部手術的針麻穴。針1-1.5寸,針感局部酸、脹。頸中2,經外奇穴名,見於《中醫學新編》,位於頸部,顳骨乳突下凹陷直下2寸,胸鎖乳突肌後緣,當奇穴翳明穴下2寸。主治半身不遂。針0.5-1寸。
頸中,亦是手針穴位名,位於手背,大指第一節與中節中線之中點。主治頸項之病。直刺0.1寸;可灸。

相關論述

《常用新醫療法手冊》:“頸中 取法:安眠2下2寸,胸鎖乳突肌後緣處。主治:半身不遂。針法:直刺(或向上斜刺)2寸。”
《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主治:蛔蟲病。方法:取百蟲窩(膝內上3寸靠前方),驅蟲刺激點(安眠2下2寸處)。用強刺激手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