頰鱗異條鰍(學名:Paranemachilus genilepis)為鰍科異條鰍屬的魚類。在中國,分布於珠江水系的左江、廣西壯族自治區扶綏縣昌平的地下河中等,常棲息於地下河。
背鰭Ⅲ~8(個別為7);臀鰭Ⅱ~5;腹鰭Ⅰ~6~7;胸鰭Ⅰ~11~13;尾鰭分枝鰭條17。第一鰓弓內側鰓耙15~21(18)。脊椎骨4十34~35。
體長為體高的3.8~4.8(4.3)倍,為頭長的3.9~5.0(4.2)倍,為尾柄長的6.5一8.8(7.7)倍。頭長為吻長的2.7~3.4(3.1)倍,為眼徑的4.3~6.8(5.5)倍。眼間距為眼徑的1.6~2.7(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77一1.16(1.0)倍。
身體粗壯,頭部稍微壓低。吻長短於眼後頭長。須3對,甚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頰鱗異條鰍
- 拉丁學名:Paranemacheilus genilepis Zhu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綱:硬骨魚綱
- 目:鯉形目
- 科:鰍科
- 屬:異條鰍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地區,
形態特徵
背鰭Ⅲ-8(個別為7);臀鰭Ⅱ-5;腹鰭Ⅰ-6-7;胸鰭Ⅰ-11-13;尾鰭分枝鰭條17。第一鰓弓內側鰓耙15-21(18)。脊椎骨4+34-35。
體長為體高的3.8-4.8(4.3)倍,為頭長的3.9-5.0(4.2)倍,為尾柄長的6.5-8.8(7.7)倍。頭長為吻長的2.7-3.4(3.1)倍,為眼徑的4.3-6.8(5.5)倍。眼間距為眼徑的1.6-2.7(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77-1.16(1.0)倍。
身體粗壯,頭部稍微壓低。吻長短於眼後頭長。須3對,甚長,末端均超過眼後緣,達鰓蓋或鰓孔。口下位;唇光滑或有淺皺褶,下唇在中部前緣有一凹刻。鰭均短小。背鰭起點在體長中點之後,其至吻端的距離為至尾鰭基部距離的1.12-1.40倍。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或與其第一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末端不達肛門。尾鰭凹入,兩葉圓。
鰾後室游離於腹腔中,末端可達到相當於腹鰭起點處。腸繞成“Z”形,腸長約為體長的1.5倍。
體背部褐色,有很多不規則的深褐色小斑點;體側中部有很多不規則的深褐色短斑條,它們從鰓蓋後方至尾鰭基部排成一寬的縱列。少數標本從頭後方到尾鰭基部具一條深褐色縱紋,其寬度約與眼徑相等。各鰭鰭條褐色,鰭膜透明。
生活習性
淡水生。常棲息於地下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西扶綏縣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