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狀莖點霉是Phom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頭狀莖點霉
- 屬:Phoma
- 原產地:中國
-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頭狀莖點霉是Phom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
頭狀莖點霉是Phom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菌落呈黃褐色;分生孢子器球形,扁球形,具乳突,器壁膜質,褐色;孔口圓形居中,產孢細胞瓶性,單孢。無色,分生孢子卵圓形至橢圓形兩端鈍圓或一端略尖,單孢,無色。寄主:槲...
病原菌為頭狀莖點霉〔Phoma glomereta( Cda.) Wollenw. et Hoehapf〕和苜蓿莖點霉(P. mediacaginis Malbr.et Roum)。前者分生孢子器褐色球形,分生孢子梗缺,培養中產生多胞交鏈孢狀的厚垣孢子,串生 ;分生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含油滴;大小:6—8μm x 3—4μm。苜蓿莖點霉厚垣孢子單胞...
黃瓜擬莖點霉根腐病,是嫁接黃瓜的主要根腐病種類。嫁接黃瓜在頭1個月內發育正常,摘心後至收穫期開始發病,接穗黃瓜病情進展較緩慢,初期葉片失去活力,晴天中午葉片萎蔫,早、晚或陰天恢復原狀,持續數天后下部葉片開始枯黃,且逐漸向上擴展,抑制側枝生長致黃瓜發育不良;用作砧木的黑籽南瓜莖基部呈水漬狀變褐腐敗...
主要有產生黑色菌絲體的鏈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 sp.),產生紅色或粉紅色霉層的粉紅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Pers) Link),產生白色或桃紅色霉狀物的鐮刀菌(Fusarium sp.),產生灰白色稀疏霉狀物的棒盤孢菌(Corynem sp.),產生灰色菌絲體的頭孢黴菌(Cehalosporium sp.)、擬莖點霉菌(...
分枝頂端稍膨大,呈棒頭狀,其上密生小柄,並著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長短與著生部位有關。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胞,近無色,大小6.25-13.75微米×6.25-10.0微米。寄主上通常少見菌核,但當田間條件惡化後,則可產生黑色片狀菌核。從番茄果實及葉上分離的灰霉,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一周后,開始產生...
真菌門、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鐮孢霉屬中的一個常見種。其有性階段稱藤倉赤霉。廣泛分布於水稻上,在玉米、甘蔗、橘、柑、棉、洋蔥等植物的根、莖、穗、種子或土壤中都可找到。特點 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平板上形成棉絮狀氣生菌絲,蔓延性強,在菌落中央有若干繩狀或束梗狀菌絲。氣生菌絲...
發病自下部葉片開始,初呈水漬狀褪綠病斑,邊緣不明顯,後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現黃褐色多角形斑。天氣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疏密不等得白色霉狀物,甚至布滿葉背,嚴重時病斑融合成片。後期病斑破裂,病葉甘苦變為暗褐色,不堪食用。採種株莖頂及花梗染病,多呈肥腫畸形,俗稱“龍頭拐”,種莢染病也不同程度變形...
番茄灰霉病的為害以保護地為主,應採取變溫管理的生態防治、抑制病菌滋生為主,及時清除病殘體,結合化學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病原特徵 病原為灰葡萄孢(學名:Botrytis cinerea Pers. Fr.)屬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真菌。孢子梗數根叢生,具隔,褐色,頂端呈1、2次分枝。分枝頂端稍膨大,呈棒頭狀,其上密生小柄,...
一、頭狀莖點霉 二、蠟蚧輪枝茵 三、粉霉芽枝孢 第九章 核盤菌的重寄生菌 第一節 寄主核盤菌 一、茵核病的分布與危害 二、菌核病的症狀 三、茵核病的病原 四、菌核病的發病規律 第二節 盾殼霉和黏帚霉 一、盾殼霉 二、黏帚霉 第十章 絲核菌、小核菌、鐮刀菌、灰霉和疫霉的重寄生菌 第一節 ...
——頭抱黴菌(灰色菌絲體)Cephalosporium sp ——莖點霉菌(灰色菌絲體)Phomopsis sp ——二青黴菌(灰色菌絲體)Penicillium sp等多種真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寄主:蘋果等 分布: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以遼寧、四川、山東、山西和四川等地的果區受害較重。發病規律 1、幼樹的嫁接口附近 2、倒春寒或冬、春乾旱時...
病原及發病特點: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球孢目擬莖點霉屬。病菌以菌絲體和無性子實體分孢器在病株上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存活越冬(中國廣州地區無明顯越冬期)。發病特點與大葉仙茅擬多毛盤孢葉枯病大體相同。高溫多濕、低洼鬱閉的環境有利於該病發生。防治方法:一般無需單獨防治。防治上可噴施10%多菌銅乳粉400-500倍...
甜菜莖點霉(Phoma betae Frank),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為甜菜格孢腔菌(Pleospora betae(Bert.)Nevodovsky)。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暗褐色,初埋生在表皮下,內含很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後從頂端孔口逸出,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圓形或橢圓形,大小4~6×3~4微米。在自然情況下或在培養基上均...
病原為甜菜莖點霉(Phoma betae Frank),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暗褐色,埋生在表皮下,內含很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後從頂端孔口逸出。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圓形或橢圓形,大小4~6×3~4微米。在自然條件下和培養基上均能產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圓形,無色,具厚壁。病菌生育適...
嫁接黃瓜擬莖點霉根腐病:該病是嫁接黃瓜常見的一種。一般苗期發育正常,進入結瓜期後開始發病,初期葉片失去活力,晴天中午萎蔫,陰天或早晚恢復原狀,反覆幾天后萎蔫枯死。據觀察主要是黑子南瓜莖基部萎縮變軟衰敗,但不腐爛,開根部維管束不變色,以次別於腐皮鐮孢菌根腐病和枯萎病。以上兩種根病都是土傳病害...
Pitt(1985,1988a)認為僅根據梗基是否存在及產生菌核與否不足以區分為獨立的種。我們根據國內菌株並與村上的可靠株作了比較,除都具梗基外,分生孢子都有橢圓形者,且較寄生麴黴者稍大,至少我們認為可以承認是一個獨立的種。本種能產生曲酸並有較強的產黃曲霉毒素性能(Murakami,1971;張國柱等,1983)。
西葫蘆麴黴病主要危害西葫蘆的莖基部、花及果實。莖基染病,發病初始在莖基部產生白色菌絲體,後擴展到花和果實上。莖基被害後病部變褐色,濕腐,其上初生白色菌絲體,後長出點點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花及果實染病,病部黑褐色,長有黑色霉層,嚴重時,整個花和果實全部變黑褐色,病果逐漸腐爛。侵染循環 病...
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是常見的問題,受感染的部分會出現灰色或棕色的霉層,通常在濕潤的條件下更為嚴重。防治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避免過密的種植。感染嚴重的植株應及時移除並銷毀。在問題持續或嚴重時,可以使用適當的殺菌劑進行噴灑。白粉病(Powdery mildew)在葉片和莖上出現白色粉狀物質,通常不需要...
這些電子緻密物質在抗感品種上均有出現,在單獨接種腫囊腐霉處理中出現很少。我國莖基腐病的症狀主要是由腐黴菌和鐮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黃枯兩種類型。發病至植株猝倒,植株上部仍然青枝綠葉的濕腐型,一般不多見。首次發現 平川區首次發現濕腐型玉米莖基腐病 發現時間7月9日(全田猝倒15株),感病面積1.5畝,品種...
由白絹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狀:白絹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葉片和莖部最容易觀察到。最初,莖段與介質接觸的地方有水漬狀病斑,另一個症狀葉片表面或基質上長出扇圓形的霉狀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後隨著發育變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溫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則很容易導致插條的腐爛。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
分生孢子頭呈較疏鬆的圓柱狀,可達150μm×70μm;分生孢子梗發生於基質,少數發生於氣生菌絲,孢梗莖30-70μm×4.0-6.0(-6.5)μm,直或彎曲,壁平滑,老時褐色;頂囊大多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8.0-12μm,少數稍長形或近杵形,近於全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雙層:梗基5.0-6.5μm×2.5-3...
洋蔥的莖在營養生長時期,莖短縮形成扁圓錐形的莖盤,莖盤下部為盤踵,莖盤上部環生圓圈筒形的葉鞘和枝芽,下面生長鬚根。成熟鱗莖的盤踵組織乾縮硬化,能阻止水分進入鱗莖。因此,盤踵可以控制根的過早生長或鱗莖過早萌發,生殖生長時期,植株經受低溫和長日照條件,生長錐開始花芽分化,抽生花薹,花薹筒狀,中空...
病原為葡萄生小隱孢殼菌(Cryptosporella viticola (Red.) Shear.),屬子囊菌亞門。無性世代為葡萄擬莖點霉(Phomopsis viticola redd.),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囊殼球形,黑褐色,埋生於寄主表皮下,墊狀子座內,頂部有一短頸,開口通向表皮外,殼壁較薄。子囊圓筒形或紡錘形,無色,大小為(60-72)微米...
灰霉病病苗色淺,葉片、葉柄發病呈灰白色,水漬狀,組織軟化至腐爛,高濕時表面生有灰霉。幼莖多在葉柄基部初生不規則水浸斑,很快變軟腐爛,縊縮或折倒,最後病苗腐爛枯死。症狀識別 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屬真菌病害,花、果、葉、莖均可發病。果實染病,青果受害重,殘留的柱頭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後...
塊根染病:從根頭向下腐爛,致根部變黑,表面呈乾燥雲紋狀,後出現灰黑色小粒點,排列不規則。病原特徵 甜菜莖點霉(Phoma betae Frank),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為甜菜格孢腔菌(Pleospora betae),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暗褐色,埋生在表皮下,內含很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後從...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25℃培養14天,直徑30mm,中心具臍狀凸起,質地絲絨狀;具大量的分生孢子結構,近於羅馬綠(RomanGreen,R.XVI);無滲出液;無氣味;反面帶黃褐色。分生孢子頭呈較緊密的圓柱狀,有點彎曲,可達200-400μm或更長;分生孢子梗發生於基質,少數發生於氣生菌絲,孢梗莖20-100μm×3.2-6μ...
由白絹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狀:白絹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葉片和莖部最容易觀察到。最初,莖段與介質接觸的地方有水漬狀病斑,另一個症狀葉片表面或基質上長出扇圓形的霉狀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後隨著發育變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溫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則很容易導致插條的腐爛。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
分生孢子頭主要為輻射形,直徑20-40 (-70) μm;分生孢子梗主要產生於氣生菌絲,孢梗莖(30-) 50- 70( - 90)μm×3-5μm,常帶褐色,壁光滑;頂囊半球形至燒瓶形,直徑5-10( -12)μm,以近於直角的傾斜度著生於孢梗莖上,帶褐色,上半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雙層:梗基4-6μm×2.5-3μm...
μm×3-4μm,瓶梗4-9μm×(2-) 2.4-3.2μm;有的菌株從氣生菌絲生出短而不完整的小分生孢子結構;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 2.7) 3.2-4.8μm,明顯粗糙,具刺或小突起,帶褐色;許多菌株產生殼細胞,形狀為不規則的卵形、長形或彎曲狀不等,有時集成團塊,肉眼可見。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
有時瓶梗直接生於氣生菌絲上。 本菌能產生雜色麴黴素( sterigmatocystin) ,結構與黃曲霉毒素Bl相似,也是一種致癌物質,但毒性較低。我國分離的菌種中產毒株比例約為42.19%( 賈珍珍等, 1988) 。本菌也是糧食含水量超過16%時的最普通的"貯藏真菌"( storage fungi) 之一( Kozakiewicz,1989) 。
魔芋自然分布區的環境條件,孕育了該物種的最適合條件。如魔芋喜溫暖濕潤,耐弱光;廣西的田陽魔芋更能適應熱量和光照較充足的環境。分布於非洲、亞洲、歐洲和大洋洲。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狀莖繁殖和播種繁殖,根狀莖繁殖相對簡單,可多塊繁殖,也可整塊繁殖。鮮魔芋球莖經切片、脫水、乾燥、研磨後可獲得兩種乾物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