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開成寺城隍廟,在台灣宜蘭縣頭城鎮吉祥路,當地人俗稱“佛祖廟”、“觀音廟”、“觀音媽廟”、“城隍廟”,為一座佛寺與城隍廟合併的廟宇。
概述,沿革,特色,參看,參考,
概述
頭城開成寺城隍廟,在台灣宜蘭縣頭城鎮吉祥路,當地人俗稱“佛祖廟”、“觀音廟”、“觀音媽廟”、“城隍廟”,為一座佛寺與城隍廟合併的廟宇。
樓上主祀觀音菩薩、諸佛菩薩、陪祀“吳沙”先賢、、開蘭眾賢祿位等,稱頭城開成寺。
樓下奉祀頭城城隍爺,“玄壇元帥”、“文武判官”、“六司爺”、“范謝將軍”等,稱頭城城隍廟。
樓上主祀觀音菩薩、諸佛菩薩、陪祀“吳沙”先賢、、開蘭眾賢祿位等,稱頭城開成寺。
樓下奉祀頭城城隍爺,“玄壇元帥”、“文武判官”、“六司爺”、“范謝將軍”等,稱頭城城隍廟。
沿革
據說本廟之觀音佛像,乃嘉慶元年(1796年),先賢吳沙由唐山攜來之佛像,在頭城福德坑溪附近設庵奉祀,號稱“佛祖廟”。
吳沙入蘭翌年即逝,民人深感吳德,故在嘉慶四年〈1799年〉於開成寺右建殿奉祀吳沙先賢,稱作“吳沙祠”,數年後,再建左殿奉大眾爺,稱“大眾爺廟”。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五月二十四日,移民入蘭夜見福德坑溪旁林投樹有光,遂步近之,乃見一神像,遂奉祀之,並扶鸞求問,示曰“城隍爺”,後設廟奉祀。
同治三年〈1864年〉洪水泛濫沖毀位在福德坑溪附近的原廟,於是地方人士鳩資在今日頭城鎮吉祥路一帶重建,取名“開成寺”。
1989年為改善廟貌,開成寺與附近的頭城城隍廟開立信徒大會,決議合併重建,於1995年完成,全稱頭城開成寺城隍廟, 高達四樓,廟地六百餘坪,廟貌壯盛。
吳沙入蘭翌年即逝,民人深感吳德,故在嘉慶四年〈1799年〉於開成寺右建殿奉祀吳沙先賢,稱作“吳沙祠”,數年後,再建左殿奉大眾爺,稱“大眾爺廟”。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五月二十四日,移民入蘭夜見福德坑溪旁林投樹有光,遂步近之,乃見一神像,遂奉祀之,並扶鸞求問,示曰“城隍爺”,後設廟奉祀。
同治三年〈1864年〉洪水泛濫沖毀位在福德坑溪附近的原廟,於是地方人士鳩資在今日頭城鎮吉祥路一帶重建,取名“開成寺”。
1989年為改善廟貌,開成寺與附近的頭城城隍廟開立信徒大會,決議合併重建,於1995年完成,全稱頭城開成寺城隍廟, 高達四樓,廟地六百餘坪,廟貌壯盛。
特色
本寺吳沙神龕中,陪祀台灣知府楊雙梧長生祿位與其他開蘭先賢祿位,為歷史古物,頗值一覽。楊為官清正,於任內設噶瑪蘭廳,頗為宜蘭人所重,另外也有“楊雙梧奉旨敗地理”的台灣民間傳奇故事。
本廟匾額眾多,不乏宜蘭名匾,有同治五年(1866年)“慈雲普被”匾,同治十一年(1872年)“法雨培蘭”匾,台灣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圓光普護”匾等。
另,頭城城隍廟每年與頭城東嶽廟輪流舉辦“頭城大拜拜”活動,先為農曆正月初六由城隍廟舉辦,次年為農曆三月十六日由東嶽廟舉辦,為頭城鎮每年之宗教盛事,不遜於頭城搶孤。
本廟匾額眾多,不乏宜蘭名匾,有同治五年(1866年)“慈雲普被”匾,同治十一年(1872年)“法雨培蘭”匾,台灣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圓光普護”匾等。
另,頭城城隍廟每年與頭城東嶽廟輪流舉辦“頭城大拜拜”活動,先為農曆正月初六由城隍廟舉辦,次年為農曆三月十六日由東嶽廟舉辦,為頭城鎮每年之宗教盛事,不遜於頭城搶孤。
參看
城隍廟
大觀音亭興濟宮
大觀音亭興濟宮
參考
《頭城開成寺沿革簡介》,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