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頦垂直縮短術
- 分類:口腔科/正頜外科手術/頦成形術
- ICD編碼:76.6702
手術名稱,分類,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切口和剝離,2.截骨,3.固定,4.縫合與包紮,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1.黏膜切口裂開,2.骨壞死或骨癒合延遲,3.頦神經損傷,
手術名稱
頦垂直縮短術
分類
口腔科/正頜外科手術/下頜骨畸形的手術矯正/頦成形術
ICD編碼
76.6702
適應症
頦垂直縮短術適用於:
1.骨性巨頦的第2亞型,即表現為頦的垂直向過度生長。
2.骨性巨頦的第3亞型,即頦部垂直向和水平向向前過度生長,出現面下份高度增加,頦明顯向前突出者。
禁忌症
1.全身情況差,心、肺、肝、腎等某一臟器有器質性病變,手術有較大危險者。
2.既往有精神不正常病史者。
術前準備
1.詳細了解病人對畸形的心理狀態和手術要求。
2.拍攝全頜斷層及顱頜標準側位X線片,進行頭影描跡,分析頦前點的位置,頦部骨段應移動的距離。
3.拍面部正、側位照片,以備術後對比。也可進行術前錄像。
4.心、肺、肝、腎功能檢查,由於頦成形術為整形手術,全身情況的要求應更為嚴格。
5.術前口腔清潔、潔治。口腔內病灶牙的治療,尤其是下頜前牙、前磨牙病灶的處理。
6.拍攝全頜斷層及顱頜標準側位X線片,進行頭影描跡,並根據臨床,分析頦部向下、向前過長的範圍,確定兩條平行截骨線的距離,即去骨大小,以及截骨時的角度。
麻醉和體位
一般採用阻滯麻醉,必要時經鼻腔氣管內插管全麻。
取仰臥位。
手術步驟
1.切口和剝離
同頦後退術 主要是應保留正中聯合前面及下緣的骨膜與表面的軟組織附著,以便下骨段在上升或同時後退時,可與頦區軟組織一起移動。分離頦孔下骨膜,並松解頦血管神經束,顯露需截骨部位的下頜骨下緣。
2.截骨
為了使下骨段在上升或後退時維持對稱,應在中線及兩側尖牙根尖下作與平面垂直的對位標誌線。測定預計的垂直向去骨範圍,並儘量在根尖下4~5mm處截骨,使下骨段有較多的骨膜與軟組織附著。用擺動鋸或高速牙鑽先作下方截骨,然後作上方截骨切口,在下骨段鬆動後即可去除楔狀骨塊。注意保護舌側軟組織,剝離楔狀骨塊舌側附著的頦舌骨肌或頦舌肌等。在直視下檢查上下骨段舌側緣,並去除不整齊的骨突起。
3.固定
先在第1前磨牙根尖區近中的上骨段頰側皮質部鑽孔,然後將下骨段復位至預定的位置,以側面標誌線為基礎,判斷兩側是否對稱無誤,直接在上孔之下,下骨段的頰側皮質部鑽孔,微型鈦板或不鏽鋼絲結紮固定。
如發現下骨段後端突出,應予修整。
4.縫合與包紮
手術區徹底用含有適量氯黴素或慶大霉黴素的生理鹽水沖洗後,分層縫合及包紮。
術中注意要點
1.對於頦部垂直向過長,需施行頦升高術,而不宜採用頦部下緣切除的辦法。後者在頦區容易形成方形面容,同時,頦區軟組織不一定與去骨範圍作相應升高,還應考慮到軟組織厚度的增加。應該採用兩段平行截骨術,去除中間骨段,而下骨段上升時因為在正中聯合部前面及下緣保留了骨膜和表面的軟組織附著,可使頦部軟組織相應升高。
2.為使下骨段有較多的骨膜和軟組織附著。兩條截骨線儘可能靠上,即上截骨線在前牙根尖下4~5mm。
3.截骨前要做兩側及正中部對位標記線,便於準確對位、左右對稱。
4.骨膜、肌層及黏膜的縫合要準確。
術後處理
頦垂直縮短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按全麻後常規護理。
2.口腔清潔護理,每天用3%雙氧水及生理鹽水交替沖洗口腔1次。
3.鼻飼飲食至口內黏膜切口癒合。
4.套用抗生素。
5.頦部敷料5~7d去除,口內黏膜縫線8~10d後拆除。
併發症
頦前移術的主要併發症為黏膜切口裂開、感染,骨壞死或骨癒合延遲,頦神經損傷等。
1.黏膜切口裂開
主要原因是:黏膜切緣挫傷較大;縫合前徹底沖洗不夠,局部有感染;黏膜創面對合不良,未按要求分層縫合骨膜;縫線結紮過緊等。應加強換藥,每日沖洗口腔,特別是裂隙處可用3%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一般在術後3周左右可以癒合。
2.骨壞死或骨癒合延遲
主要原因是:下骨段的舌側附著肌肉蒂剝離過多,影響血供;局部有感染,加重了血液供應障礙。一旦發生,應及時引流,控制感染,使骨壞死局限在小範圍。骨癒合延遲除以上原因外,還可能因固定不確切,骨創接觸不良等所致,只要局部制動,雖時間延長,骨癒合是可以完成的。
3.頦神經損傷
主要原因是:對頦孔的位置及其可能的變異,在術前未從全頜斷層X線片上得到確定,心中無數,以致在口腔前庭切口時直接損傷;在剝離過程中牽拉過重,或在水平截骨時保護不夠而損傷。如在術中發現頦神經損傷,可在手術結束前予以吻合。如斷端較短,可將頦孔擴大,伸延部分下牙槽神經,使斷端延長便於吻合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