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領導用書
- 作者:徐寒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
出版信息,大 優 勢:,本書最重要的特色是求新,本書最基本的特徵是實用,內容簡介,編輯陣容,顧 問,主 編,成員名單,
出版信息
ISB:7-5075-2044-7/I.534
作者:徐寒(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
出品:華文出版社
日期:2006年
規格:16開/全6卷冊
裝幀:高檔禮品精裝
定價:1680.0元
大 優 勢:
本書最重要的特色是求新
本書內容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處處體現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且與社會背景和時勢政策相吻合。可謂引領學科學術水平之先。
本書最基本的特徵是實用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無論是搞政治,還是抓管理,都少不了知識的積累和思想、能力展現。有了這套《現代領導藝術全書》,不僅可以讓你徹底的“充實”和“充電”,而且可以讓您隨時翻閱,保您即用即學,立竿見影;句句精到,以一當十。
★ 中組部乾教局、中宣部理論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指定現代中高層領導幹部學習培訓必備經典讀本。
★ 新聞出版總署特批新時期黨政領導類重點圖書出版工程
★ 省部級領導幹部創新特色學習教育指定必讀書系。
★ 二十一世紀中高層領導創新決策巔峰智慧參考書系。
★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特別推薦黨政讀物。
內容簡介
《領導藝術》是領導者個人素質的綜合反映,是因人而異的。黑格爾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沒有完全相同的領導者和領導模式。有多少個領導者就有多少種領導模式。《領導藝術》具有隨機、非模式化的特徵。領導模式就是領導方法,哪位領導者在錯綜複雜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他就能把領導藝術演繹得出神入化。例如,牽牛要牽牛鼻子,十指彈鋼琴,統籌兼顧,全面安排,這些就是所謂的《領導藝術》模式化。
◇第一卷 素質修養藝術 用人管人藝術
一語既出似流彩華章字字珠璣 魅力一現如孔雀開屏引百鳥來朝
語言乃涉世之初的第一要素,現代領導應當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決策能力,組織能力,應變協調能力,交往能力等,而要達到這些能力的首要之舉就是切實有效地掌握好語言的運用技能;突破了語言口才的技能,個人形象魅力的塑造也就順當了。
◇第二卷 語言口才藝術 魅力形象藝術審時度勢英明果斷定乾坤 高瞻遠矚運權分權兩相宜
現代領導最能體現其能力的高低就在於做事的決斷方面和有無遠見卓識,這就要求領導者在對事物做出判斷中必須顧此及彼,學會兼顧周全地考慮問題。做到了這一點,再在權力的運授中就會廣開胸襟之門,悠遊自如了。
◇第三卷 決策、決斷藝術運權、授權藝術
素質培養似壘山之石需點滴為基 用人管人如調兵遣將需張弛有度素質修養是現代人特別是現代領導必須內修的一門基礎課,領導者作為社會上層建築,作為大多數人的頭頭,一言一行都必須身先垂範。有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屬下就會尊崇你,敬慕你,聽從你的吩咐、安排。
◇第四卷 理政辦事藝術 溝通協調藝術
居安思危秉政理事遇事不亂心自安 溝通至上廣開言路車到山前路自通
現代領導必須加強自身主觀世界的改造,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著力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等問題,並真正形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完成了這些工作,也就算找到了理政的門徑,洞開了協調溝通的大門。
◇第五卷 社交處世藝術 心理調節藝術
善於交際勝雄兵百萬無人能敵 襟懷坦蕩志存高遠出百病而不染
社交處世是每人生活工作中必做之事,但對於領導者而言,這一言一行卻代表著一個組織或一個團體的形象或榮譽:交往不當,言語不慎都會影響和波及組織或團體的形象聲譽,帶去不必要的惡果。故而,領導者務必要提高自身的社交處世能力;提高了處世交往的能力,領導者也才可能在臨事之時百變不驚,揮灑自如。
◇第六卷 正職副職領導藝術 非權力管理藝術
權變之謀在於立足本職做對事 管理之道皆為不用權力做管理
在職務的分配方面,領導者無論是處於正職還是副職,都應當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應儘自己的全部能力做好本職工作。不以職傲不以職卑,只有這樣你才會仕途廣大,真正感悟到不用硬性權力參與的管理之道。
編輯陣容
顧 問
張全景 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 ,中共中央原組織部部長
唐鐵漢 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會長
艾雲航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孫錢章 中共中央黨校原校委委員,函授學院原院長、教授、
博士生導師
胡光偉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賈春峰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原副局長
主 編
徐 寒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
成員名單
中宣部理論局 中組部黨建研究室 中央黨校管理科學研究中心 國家行政學院MPA課題組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社科院黨建研究室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 《領導科學論壇》雜誌社 《現代領導》雜誌社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政法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