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公開

預算公開

財政‘’預算‘’公開,對於保障民眾對財政預算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促進基層預算管理法制化、民主化、科學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預算公開
  • 外文名:Public budget
  • 預算  公開: 預算經過前期數據比後期支付
簡介,發展實踐,相關解讀,

簡介

財政預算公開,對於保障民眾對財政預算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促進基層預算管理法制化、民主化、科學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展實踐

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基層財政支出公開工作上進行了積極探索。比如重慶市2006年10月開始公開公共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和安排明細,從“中央特大抗旱補助費”、“中央特大防汛補助費應急度汛項目資金”等較大宗資金的分配安排,在這些探索的基礎上,如今財政部在全國範圍內部署推進基層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財政預算公開改革由此邁出了關鍵步伐。
之所以說這是財政預算公開改革邁出的關鍵步伐,是因為邁出這一步之後,接下來財政預算公開就可以在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深入推進,力爭有所突破。在橫向層面,財政部《意見》涉及的基層財政支出,主要包括各種專項支出,特別是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的專項支出,而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財政支出預算也應當“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如果只是公開一些財政專項支出預算,較之“公開是原則”還有很大的距離。基層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的下一步,應當發展、升級為基層財政預算公開,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需要作為不公開的“例外”之外,基層財政預算的其他內容,都應該大大方方地公開到“一塊錢”的水平。
在縱向層面,既然作為基層財政的縣(市)、鄉(鎮)財政的一些專項支出預算可以公開,下一步基層財政所有支出預算也可以公開,那么,作為基層財政的上級財政,市級財政、省級財政、中央財政的專項支出預算,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內容之外,也完全有理由依照法定程式予以公開。這在邏輯和技術上都並不複雜——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到基層財政的資金,按照基層財政支出公開的要求可以向社會公開,上級財政以本級財政的形式安排的資金,其中的每一筆資金也可以按照“轉移支付資金”的模式,按照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次序進行“分解”,最後落實到具體的項目,細化到人(戶),大大方方地公開到“一塊錢”的水平。
財政預算公開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之一。從基層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到“一塊錢”做起,從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不斷擴展,財政預算公開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二、預算公開是有效防治腐敗的重要舉措,它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預算公開是公共財政的本質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內容。其對防治腐敗的重要作用,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 (一)預算公開是保障人民民眾民主權利的客觀需要。人民享有知情權是民主社會的基石。預算知情權則是人民民眾了解政府預算信息和活動程式的基本權利。將完整的預算信息公開,可以使人大代表充分履行審議職能,也可以使人民民眾更好地了解情況,提出訴求,督促政府及時回應,切實管好、用好財政資金。這本身就是一個民主互動的過程,有利於實現人民民眾依法有序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 (二)預算公開是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內在要求。隨著反腐倡廉建設的逐步深入,我們對其規律性的認識也不斷提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住人、財、物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取得重點突破。推進預算公開,讓民眾知道財政資金如何取、怎么用,確保財政資金管理使用公開透明、安全高效,就緊緊抓住了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成為有效防治腐敗的治本之策之一。 (三)預算公開是對行政權力進行監督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財政預算的數額日益龐大,項目更加多樣,客觀上增加了個別政府官員利用預算管理漏洞進行鋪張浪費甚至貪污腐敗的可能性。財政收入取之於民,需要對人民有個交代,讓老百姓清楚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預算公開有利於拓寬人民民眾的監督渠道,逐步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增強預算的透明度和剛性約束,進而從源頭上有效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 (四)預算公開是加強預防腐敗制度建設的有力措施。預算公開是是財政領域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也是預防腐敗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斷加強預算公開的建章立制工作,有利於完善財政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促進用制度管事、管人、管財,切實提高預算執行和財務管理水平,從根本上杜絕預算執行中的違規違紀問題,為預防財政領域腐敗現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總的來看,內地預算公開工作還剛剛起步,仍有很大改進和提高的空間。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借鑑港澳以及國外的有益做法,密切配合財政部、審計署等部門,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增強預算公開的可操作性;進一步擴大公開範圍,充實和細化預算公開的內容;進一步拓寬公開渠道,方便民眾對預算情況進行了解和監督;進一步強化監督檢查,把預算公開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相關解讀

預算公開邁出實質性步伐——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預算公開問題答記者問
為幫助公眾全面了解目前預算公開有關情況,日前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一、問:請介紹一下預算公開的總體情況?
答: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誌,是強化預算約束、規範政府行為、實施有效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重大改革舉措。預算公開是建立和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財政部在推動建立預算公開制度體系、指導中央部門和地方各級財政部門預算公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實現了以公開促改革、以公開促規範,推動財政改革再上新台階,社會反映良好。
一是預算公開法制框架基本確立。初步形成了以預算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統領,以《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和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推進預算公開工作的意見》為指南,涵蓋政府預算、部門預算和轉移支付預算多層次、多方位、具有中國特色的預算公開法制模式。
二是預算公開體系基本形成。形成了由財政部門公開政府預算、轉移支付預算,各部門公開部門預算的預算公開體系。在此基礎上,各級財政部門、各部門按照誰製作、誰公開要求,主動公開預算管理法規和政策、預算編制辦法及流程等,進一步充實了預算公開信息。
三是預算公開方式日益完善。形成了以表格、文字、視頻等為主要公開內容,以政府網站為主體,政府公報、報刊、廣播、電視、實體政務服務中心為補充,政府網站與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等合作協同的多平台、多渠道公開格局,公開和獲取預算信息更加快捷、便利。
二、問:為確保依法依規公開預算,國家在預算公開法制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重要舉措?
答:為確保依法依規公開預算,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多措並舉,推動預算公開法制建設。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建章立制,共同促進預算公開法規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兩個決定,把預算公開擺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重要位置,提出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重點推進財政預算領域信息公開。
(二)修訂預算法,增加預算公開規定。201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決定》,規定“建立健全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及報表,應當在批准後二十日內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向社會公開”,“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覆的部門預算、決算及報表,應當在批覆後二十日內由各部門向社會公開”。未依照預算法規定對有關預算事項進行公開和說明應當追究責任人員責任。正在修訂的預算法實施條例將對預算公開作出更加細化的規定。
(三)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黨政機關預算公開責任。2013年11月,中央中央、國務院發布《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除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要求須保密的內容和事項外,黨政機關應當按照及時、方便、多樣的原則,以適當方式公開預算信息。不按規定公開應當追究責任。
(四)出台規範性檔案,推動法律法規貫徹落實。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全部細化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算按項目按地區公開。所有財政資金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2016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預算公開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強化主動公開意識,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規範公開方式,進一步推進預算公開工作。
此外,財政部出台了系列指導地方預算公開的辦法,推動地方預算公開。地方制定了相關制度,規範本地區預算公開工作。
三、問:為使預算看得懂、能監督,財政部是如何不斷改進中央政府預算公開工作的?
答:為打造“陽光財政”,使公開的預算看得懂、能監督,近年來財政部積極採取措施,改進預算管理,強化預算公開工作,努力使公開的中央政府預算符合人民民眾和社會期待,提高公開實效。
(一)堅持問題導向。一是不留死角,將政府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建立健全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體系,做實“家底”。二是將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部上報全國人大審議並向社會公開,亮出政府全部“家底”,公開不留餘地。
(二)聚焦社會熱點。在公開預算收入總額的同時,公開中央預算收入構成,其中,稅收收入分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公開,非稅收入按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專項收入等項目公開,政府性基金收入按基金項目逐項公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分行業公開,講清楚政府的收入是怎么來的。
(三)重視民眾關切。在公開預算支出總額的同時,細化公開內容。一般公共預算在按教育、科技、節能環保等22個大的功能分類公開後,再細化到類下的款、項兩個層次,如教育支出細化公開到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等7個款,學前教育、國小教育、國中教育等21個項,基本支出進一步細化到工資、津貼、辦公、差旅等58個經濟分類科目,政府性基金除逐項公開每項基金支出情況外,也細化到項,說明政府的錢做了什麼,最終是怎樣花的。
(四)回應社會關注。對社會普遍關注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務等情況,財政部進一步改進工作,將專項轉移支付按項目公開、分地區公開。公開中央基本建設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餘額、專項債務餘額情況,回應社會對轉移支付、政府投資和財政風險的關注。
(五)加強政策解讀。報送全國人大審議的預算報告,除報告年度預算安排情況外,重點報告支出政策。在財政部入口網站公開中央政府預算時,開展“兩會特別訪談”,組織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專家、新聞媒體等對預算進行解讀,出版年度《中國財政基本情況》,解疑釋惑,爭取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四、問:中央政府預算公開取得哪些明顯進展?
答:按照預算法規定,財政部於今年3月在財政部網站公開了2016年中央政府預算,包括預算報告、21張報表和有關文字說明。與2009年首次向社會公開的中央政府預算相比,公開內容更加全面、透明。
一是公開的預算更加完整。除公開一般公共預算外,公開了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了中央政府預算體系公開的全覆蓋。
二是公開範圍擴大。一般公共預算在繼續公開預算收入、預算支出、中央本級支出、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項目情況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央本級基本支出、中央基本建設支出、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匯總及分項的分地區情況,中央財政國債餘額情況。公開了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情況,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中央本級支出、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此外,公開了地方政府一般債務、專項債務餘額情況。
三是公開內容進一步細化。其中,一般公共預算中央本級支出在原來公開到功能分類約21個類、41個款的基礎上,細化公開到22個類、約140個款、680個項。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全部公開到項目,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7項,專項轉移支付87項、稅收返還4項,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匯總及分項情況全部細化到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按項目細化到功能分類50多個項。
五、問:財政部在組織中央部門公開部門預算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中央部門預算公開成效如何?
答:公開部門預算有利於加強部門支出主體責任,提高支出績效。為促進中央部門更好地落實預算公開主體責任,財政部下大力氣,加強部門預算編制工作,認真組織指導中央部門公開部門預算:一是改進預算編制辦法,取消按基本建設支出、行政事業經費等分開編制預算的辦法,實行一個部門一本預算,提高部門預算的完整性。二是建立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預算制度,編制中央部門預算編制指南,提高部門預算編制水平,為公開部門預算創造條件。三是研究制定年度中央部門預算公開方案和規範,明確工作流程、責任分工、保障措施等,組織相關部門編制部門預算模版,統一形式、內容和口徑,推動部門提高部門預算公開的規範化水平。四是建立統計報告制度,加強督促,推動中央部門按時公開部門預算。五是配合中央部門加強與媒體溝通、互動,關注輿情,了解民意,共同改進部門預算公開工作。
2016年共有102個部門依照預算法規定的時間、內容等公開部門預算,包括部門收支總體情況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此外,公開了部門職責、機構設定、機關運行經費安排、政府採購、國有資產占用、預算績效等情況。財政部匯總公開了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安排情況。
與2010年中央部門首次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相比,2016年部門預算公開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公開部門的數量由75家增加到102家。二是公開範圍擴大,由一般預算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由單獨公開部門收支預算拓展到公開部門職責、機構設定、機關運行經費安排、政府採購、國有資產占用、預算績效等情況,公開“三公”經費預算。三是內容細化,部門支出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三公”經費支出按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費、公務用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公開,內容更加透明。四是圖文並茂,更加注重解讀和說明,更多促進公眾理解和支持。五是社會反響總體正面、積極。
六、問:為實現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公開透明,財政部做了哪些工作?
答: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分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對於均衡各地財力、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作用重大。為了以公開促改革、促管理、促規範,推動進一步健全轉移支付管理,財政部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改進轉移支付管理,為公開創造條件。一是不斷最佳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提高轉移支付分配的科學性。二是報請國務院印發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修訂革命老區、邊境地區轉移支付、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增強轉移支付管理的規範性。三是清理、整合、規範已有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嚴格控制新增項目,確保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定的合理性。
(二)細化預算,更加透明地公開轉移支付內容。一是在公開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總額的同時,按轉移支付具體項目,公開7項一般性轉移支付、87項專項轉移支付預算情況,均衡性轉移支付進一步公開6個具體項目的預算情況,完整反映轉移支付分配結構。二是分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公開各地從中央獲得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總額,全面反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分配到哪些地方。此外,按項目公開中央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情況。
(三)建立專門管理平台,全景展示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情況。一是按照“橫向到邊”,將13項一般性轉移支付、87項專項轉移支付,以“選單”形式,逐項列示在管理平台首頁,一目了然。二是落實“縱向到底”,每一個轉移支付項目“選單”下,公開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預算和資金下達情況等,並逐步充實內容,增加政策解讀、資金申請流程、資金分配結果、績效評價情況,實現轉移支付項目資金管理過程公開的全覆蓋。
七、問:請介紹一下地方預算公開情況
答:地方預算公開是預算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聯繫更緊密,更密切,為推動地方做好預算公開工作,財政部採取了積極措施:一是建章立制,加強對地方預算公開工作的規範和指導。二是開展業務培訓,努力提高人員業務素質。三是建立公開情況統計上報制度,督促地方按時公開預算。四是開展公開情況專項檢查,促進地方依法依規公開預算。
為做好本地區預算公開工作,各地財政部門貫徹落實中央統一部署,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統一部署。二是因地制宜,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三是加強對下培訓、指導和督導,自上而下加大推動力度。四是突出重點公開內容。五是拓展公開渠道,豐富公開形式。六是建立督促和績效考核機制。
通過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地方預算公開取得明顯效果。據統計,2015年全國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已全部公開省級財政總預算、“三公”經費總預算、專項轉移支付預算。公開部門預算的省級部門占非涉密部門總數的95%,其中河北、內蒙古等18個省非涉密部門全部公開部門預算。一些地區公開的部門預算中,支出細化到了部門所屬預算單位,到了具體項目,實現了部門、單位、科目、項目等預算公開要素的全覆蓋。
八、問:下一步財政部將如何繼續改進預算公開工作?
答: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預算公開進展明顯,成效顯著,但與黨中央、國務院要求以及社會公眾期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是:公開渠道多,內容分散,民眾不好找。數字表格多,圖文解釋少;法規政策多,解讀說明少,民眾難理解等。下一步財政部將認真採取措施,務求公開實效,確保公開的預算信息人民民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
(一)改進公開手段。繼續推行“網際網路+政務”,逐步實現實體公開平台資源向網路平台過渡,提高網路化、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加強網上公開資源分類分級和目錄管理,繼續促進入口網站與實體政務服務中心、綜合新聞網站、商業網站互動,多管齊下,相互配合,互相補充,解決預算公開信息想找不好找問題。
(二)充實公開內容。一是在公開政府預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公開預算政策、編制依據、執行結果等,實現政府預算信息公開的全覆蓋。二是逐步將部門預算細化到具體用錢單位、具體用錢項目,實現部門預算公開到部門、到單位、到項目的全覆蓋。三是除公開轉移支付項目、分配辦法、分配結果外,進一步公開使用和績效情況。
(三)提高公開實效。一是更加重視社會需求,加大教育、醫療、環保、社會保障等財稅政策公開力度,確保公開有效服務公眾生產、生活。二是落實誰製作、誰公開、誰清理要求,及時清理、更新預算信息。三是加強解讀,做到表格、文字、圖表等相配合,切實做好解釋說明工作。
(四)繼續完善管理機制。推動研究制定統一的預算公開辦法,進一步規範公開內容、標準、方式、程式等,解決目前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預算公開進度不協調、內容不一致、口徑不統一、不利監督等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