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修十王七生經》,佛教經典。唐藏川述。一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預修十王七生經
- 性質:佛教經典
- 述者:藏川
- 卷本:一卷
《預修十王七生經》,佛教經典。唐藏川述。一卷。
《預修十王七生經》,佛教經典。唐藏川述。一卷。內容簡介述說人死後經十殿閻王受審事。“十殿閻王”之名最早出自此經。見載於日本《卐字續藏》。...
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 《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是一本玄幻小說,作者是藏川。
考其說流傳甚久,具體形成的時間並沒有確切證據,但正式的文獻紀錄可能是唐代民間佛教傳布的《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簡稱《預修十王經》)、《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簡稱《地藏十王經》)二經。地府十王,是華人心中陰曹地府的主宰,下有判官,統率夜叉、無常鬼,負責審判鬼魂,給予報應並使其進入六道...
據唐代《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與《預修十王生七經》所載記載:五官王冥界十王之第四王。即於三江間建大殿,治眾生妄語罪的冥官。大殿左右各有一舍,左秤量舍,右勘錄舍。左有高台,台上有秤量幢,業匠構巧,懸七秤量,身口七罪為紀輕重。意業所作不懸秤量,次至鏡台當見鏡影。第四七日過五官王殿。
據預修十王生七經、地藏十王經等載,閻羅王為冥界十王之第五,本地為地藏菩薩,繫於冥途中掌管亡人五七日(即第五個"七日")時之冥王。據傳閻王掌管之冥界第五殿,系大海底東北部沃燋石下之叫喚大地獄,及十六誅心小地獄。亡魂在抵達第五殿前,須先至"望鄉台"上觀望子孫在陽間之情形,後才至此殿受審判,此...
根據現代學者研究,認為《地藏本願經》是中土撰述。而“十殿閻王的名稱最初出自《預修十王生七經》。”此經“作者署名為‘唐成都府大聖慈寺藏川述’,說明它不是印度的佛教著作,而是出自唐代末年中國和尚之手。”而十殿閻王之名稱亦大多由中國佛教所創。由此可見西方來的地藏信仰已完全中國化了,成為中國社會意識...
三清殿祀玉皇上帝、太上老君、普化天尊、梓潼帝君等十餘神位,太一殿祀七星諸宿,內外諸壇祀四海龍王神、冥府十王、水府諸神等,總計數百神位。昭格署舉行的國家齋醮,有祭星斗的星宿醮、火星醮、北斗醮、金星醮、太陽醮、真武醮、直星醮,熒惑祈醮、慧星祈醮,此外還有開福神醮、請命醮、禱病醮、祈雨醮、本命...
第二天:祀灶、三元經、三元寶懺、攝招、度橋、沐浴、朝真、祭孤、朝靈。第三天:朝幡、救苦經、救苦懺、十王轉案、破五方、城隍牒、救苦疏、焰口、放河燈。道場安排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法事內容的不同進行適當的調整。(二)、建築 都城隍廟門向南,南北長380米,建築面積3011平方米,包括16棟古...
盛唐時期的造像多為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組合像,其像多通體磨光,面相豐圓飽滿,其中十王像均頭戴寶冠,結跏趺坐,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宋代造像幾乎填充了兩宋時代的每個年號,造像神情豐富、雕刻精細,五官比例適度,近於真人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嘉佑二年(公元507年)“三教通...
東路包括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場所。西路則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在建築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集漢、滿、蒙族建築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
靜樂庵,位於易門縣城北約30公里的六街鎮茶樹三賢村後1公里的山箐中,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前殿、左右廂房及十王偏殿、尼姑居室、廚房組成。寺內五株胸徑在一米以上的翠柏樹,擎天垂蓋,掩映著雄峙的山門,山門建築為十二角翹磚木雙檐結構,青瓦頂,上檐四角有綠色琉璃瓦龍尾翹起,下檐八角用...
大義管理區:2004年5月26日撤大義鎮併入虞山鎮。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位於常熟市西北郊,南靠望虞河,北連張家港,西接尚湖鎮,204國道、蘇十王線、沿江高速公路穿區而過。全區總面積44.76平方公里,人口3.4萬,下轄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虞山鎮位於江蘇常熟之中部,東鄰興隆,南連藕渠、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