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脊串

順脊串

宋式名稱。在平梁的蜀柱間,順著脊栿(脊檁)方向的起聯繫作用的木構件,叫順脊串。有如清代的脊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順脊串
  • 外文名:Crest string
  • 類型:木構件
  • 作用:聯繫平梁
相關,串,繳背,順袱串,保國寺大殿,

相關

古建築大木作構件,宋式建築梁架中類似枋子的構件。根據這一構件的方向,“串”有順脊檁的“順脊串”,有順梁栿的“順栿串”等。“串”起著橫向和織向拉結作用,此結構形式,在廳堂式建築梁架中常見。與殿常建築結構比較,廳堂的內柱,普遍高於檐柱,為使兩柱穩固,柱子的中部就需要連線枋子,這便是“串”產生的原因,因“順栿串”處於梁架以下,為露明構件,故宋《營造法式》對“順栿串”做了專門規定:“順栿串”出頭作丁頭棋,或做頭,實物存有這兩種形式,“顧栿串”屬南方的常見做法,宋《營造法式》載入其中,並使之流傳於北方建築。
順袱串順袱串

繳背

宋式大木做法。如果梁的材料較小,不夠規定的高度,便緊貼梁的上皮加一條木料,使之符合規格,這條另加的木料,就叫繳背。

順袱串

宋式名稱。在梁的下面,與梁平行,兩端安置在前後柱上的聯繫構件,叫順栿串。其作用是加強樑柱構架的剛性。類似清代的隨梁枋。

保國寺大殿

保國寺大殿是浙江現存已知最早的宋代木結構建築。它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大殿現存的結構,大多保存了重建時的形制和構件,有少量構件年代更為久遠。
大殿為全寺的主殿,作單檐九脊頂建築(清後期在前檐和兩山面各加了重下檐),面寬、進深均為三間,石砌台基,正中及兩側分別設定垂帶路踩。當心間梁架縫為:八架椽屋、前三椽栿後乳栿、用四柱。梁栿多作明栿,月梁造。當心間兩縫梁架的蜀柱間,使用順脊串,作梁架的勾搭連線之用。內槽三橡栿下還施有順袱串,這些對增強大殿整體構架的抗動、抗衝擊性能起著定的作用。在殿內前槽,橫置三個八藻井,結構精巧,為國內現存最早的實例。梁架和屋面用十二根檐柱和四根內柱承載,其中前內柱高8.06米,後內柱高6.45米,均比機柱(4.26米)高很多,這除了結構功能外,還使內槽空間顯得特別空曠高大,強烈地烘托出大殿正中主佛的所謂“至高無上”,具有濃郁的宗教氣氛。柱間以闌額、由額、內額、同枋等構件聯繫,使得木構架具有較高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在屋架的脊榑下施用叉手,其下端與平梁相接,形成三角結構,各部位受力均勻。在其餘架之間,沒有用托腳。
保國寺大殿保國寺大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