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改制

順治改制

順治改制是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病死、順治帝親政後實行的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生產秩序的改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順治親政
  • 時期:順治七年
  • 人物:攝政王多爾袞
  • 屬性:削奪大臣的權勢
改革背景,順治親政,民族矛盾,主要內容,

改革背景

順治親政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後,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遣使向多爾袞乞師討伐李自成。四月二十一日,答應援吳的清軍便在一片石擊潰了李自成派去切斷吳三桂後路的唐通部農民軍,四月二十三日,清軍正式入關。五月二日,清軍進占京師。多爾袞奏請六歲的福臨遷都京師。十月初一,在多爾袞率領的諸王以及滿、漢大臣的勸進下,福臨即皇帝位於北京故宮武英殿。宣布“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此舉標誌著清王朝由地方政權開始轉化為統治全中國的中央王朝。但是順治帝名義上是清朝的皇帝,實權卻掌握在睿親王多爾袞的手裡。隨著順治帝逐漸長大成熟,對權力的要求越來越大。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病死於喀剌城,終年39歲,順治帝正式親政。

民族矛盾

清兵入關之初,多爾袞頒布“剃髮易服”令,清廷明令清軍所到之處,限全體漢族人十日之內盡廢明朝衣冠,依從滿族剃髮垂辮、著馬蹄箭袖的服飾習俗,違抗者處死,引起全國各地民眾的強烈反抗,嚴重威脅到新生滿族政權的統治。
清初掌握實權的多爾袞清初掌握實權的多爾袞
清兵入關後,以明末戰亂造成大批無主土地為由,強行將京畿土地無償分給八旗王公貴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離失所,社會更加動盪。清朝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官民隨同遷入關內,分布在北京及京畿地區。為了解決他們的生計,多爾袞下令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內城(又叫北城)的幾十萬漢民強迫遷往外城(南城),騰空內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漢人搬遷時雖然給一點搬家費,但根本不夠買房或蓋房。許多漢民傾家蕩產,或流離失所。
清朝王公旗人富戶並不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在圈占的田地上設立農莊,因為缺少勞力,便實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農民供其役使。許多漢人不願離開故土,或經濟破產,紛紛投充到八旗名下,充當奴僕。他們的處境非常悲慘,又引發大批逃亡問題。因為清朝入關入關之初深厚的民族矛盾,所以為了緩和矛盾、鞏固統治不得不進行改革。

主要內容

順治帝親政於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御臨太和殿,接受了諸王、貝勒、大臣慶賀表文,並頒詔大赦。此後,順治在波瀾起伏、紛繁駁雜的十年親政中,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順治親政後,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削奪大臣的權勢,實施集權制。在任用朝廷官員方面,順治改變了多爾袞時期對漢官猜疑、壓制的態度,非常注意籠絡與依靠漢官,大刀闊斧地整頓了吏治,啟用了有很多有才能的漢人為官。此外,順治又命兵部整頓驛政,以保障驛路暢通;實行恤刑條例,安定民心;始行武舉殿試,為朝廷選拔文武全才;制訂行軍條例,一整頓軍紀等等。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制訂與推行,充分體現出順治的政治才幹,使他成為清朝開國時期一位刻意求治、很有作為的年輕皇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