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順河街街道境域屬郾城縣螺灣鎮。
清鹹豐二年(1852年),築寨,屬郾城縣新店保。
20世紀20年代末稱漯河鎮,屬郾城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屬漯河市一區。
1951年6月,改為行政街。
1953年1月,改屬東大街。
1956年1月設立順河街街道。
1959年,易名紅旗公社。
1960年4月,易名鋼鐵分社,6月更名為順河街管理區。
1963年6月,恢復順河街道。
1968年8月,易名順河街轄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4月,恢復街道。
1986年5月,劃歸源匯區,下設戲樓街、擁政街、順河街、民主路、南大街、北大街、五一路、泰中、東大街、匯南、泰南、東風巷、建西共13個居民委員會和寨內村。
2007年11月,更名為順河街街道,下設戲樓街、東大街、五一路、泰中、建西5個居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順河街街道下轄5個社區:建西社區、五一路社區、泰中社區、戲樓街社區、東大街社區。
截至2020年6月,順河街街道下轄5個社區:五一路社區、泰山中路社區、東大街社區、建設西路社區、戲樓后街社區;順河街街道辦事處駐建西居民委員會建設路183號。
2021年9月16日,根據《漯河市人民政府關於源匯區人民政府撤銷大社區實行城市管理體制的批覆》,經研究,同意漯河市源匯區恢復設立老街街道和順河街街道,並予以備案。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順河街街道總人口3392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476人,城鎮化率98.7%,另有流動人口445人,常住人口中,男性16588人,占49.5%;女性16888人,占50.5%;14歲以下4403人,占13.2%;15—59歲23987人,占71.7%;60歲以上5086人,占15.2%,總人口中絕大多數為漢族,少量為回族。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順河街街道有服務業單位143家、房地產單位5家、金融業單位6家、建築業單位4家、批發零售業單位386家、交通運輸業單位3家,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4億元,比上年增長10%;規模以上企業有4家,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8億元,工業增加值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順河街街道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176人,專任教師24人;國小3所,在校生4612人,專任教師35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中學1所,在校生1600餘人,專任教師92人;技術類中專1所,在校生750人,專任教師78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81人,專任教師41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順河街街道有藝術表演團體有漯河市東方紅曲劇團,團員26人,年演出百餘場次。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順河街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個,病床159張,專業衛生人員230人,社區醫療網點19個,床位74張,衛生員4人,其中二級乙等醫院2個,區級保健院1個,職工醫院1個。
社會保障
2011年末,順河街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65戶,人數3381人,支出608.7萬元,比上年增長33%,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長2%;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4人次,支出14.4萬元,比上年增長95%;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0人次,支出3000元,比上年減少4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7人,安置義務兵、士官1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9.4萬元,比上年增長1.4%,社會福利單位2家,床位60張,護理人員16人,有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5個,社區服務設施8個經常性社會救助站(點)6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3萬元,捐贈物資折款8400元,使8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710人,有251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1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4%,全年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751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4000元,比上一年增加2000元;城鎮私營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2000元,比上一年增加1800元。
交通
順河街街道境內有建設路、五一路等道路過境。
歷史文化
順河街街道,因境內街道與沙河平行,故名順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