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始建站址
順德縣氣象站籌建於1958年8月,同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站址設在順德縣倫教公社荔村倫教園藝場。測站位於東經113°15′,北緯22°51′,海拔高度不詳(當時沒有測量),區站號59480。
站址變遷
1959年3月4日遷至大良公社雲路大隊北二生產隊,觀測場海撥高度2.9米;1972年9月1日再遷到現址大良鎮北區蓬萊路72號(登俊山),觀測場海撥高度21.4米。
台站建設
順德區氣象局建站以來三易其址,1972年9月搬遷到現址,當時,辦公樓、宿舍及值班室各一座,總建築面積僅450平方米。1997年1月由順德市政府財政出資380萬元,在原地重建新辦公樓和職工宿舍樓,建築面積增加四倍多,重新整治觀測場,完成了台站綜合改造。1998年6月,以“整潔、綠化、管理”為標準,修建了前庭、後園,著力營造整潔乾淨、格調高雅、高效有序的辦公與生活環境。建立起計算機網路,構建現代業務系統,布設自動氣象站監測網,搭建公共氣象服務平台,使台站園區建設,氣象基礎設施,業務服務水平得到長足發展。
發展歷程
順德縣氣象站為國家一般氣象站,1958年建站之初僅擔負氣象觀測任務,隨後業務內容擴展到農業氣象觀測和單站補充預報。主要承擔地面觀測、天氣預報、氣象服務和防雷服務及管理等業務。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發展綱要》的貫徹實施,氣象探測和通訊設備更新換代,現代氣象業務平台逐步建立,探測能力和預報水平日益提高,氣象科技服務和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業務體系、管理體制日趨完善。
氣象業務
1、氣象觀測
1958年12月1日起進行地面氣象觀測,每天按08時、14時、20時三次觀測,夜間不守班。當時觀測項目僅為:雲、能見度、溫度、濕度、地面最低溫度、日照。隨後逐年增加:雨量計、氣壓表、地面溫度、淺層地溫、溫度計、濕度計、氣壓計、小型蒸發量、地面最高溫度等設備及觀測項目。自1960年2月起增加農業氣象觀測。1961年,全縣10個公社均建立氣象哨,開展氣象觀測及補充天氣預報。1971年6月1日啟用電接風向風速儀(EL型)測風。1971—1972年進行地震儀觀測。1974年1月1日啟用風向風速自記儀。
1986年1月1日啟用PC-1500計算機。1996年6月安裝微機和jbt2.3測報軟體。1996年4月建立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1998年安裝氣象雷達接收系統,1999年初,在順德區啟動布設四要素中尺度自動氣象站網,截至2008年末一共安裝了39個。2001年9月,安裝在本站的自動氣象站升級為六要素,同年,安裝了水溫自動觀測站和紫外線監測儀。2004年更新地面測報軟體OSSMO。2006年12月安裝自動氣象觀測站(II型自動站),開始實行人工、自動站雙軌運行。2009年4月9日,安裝了TWR02小型天氣雷達。2010年9月,首批能見度自動監測站分別安裝在均安水利會、大良順德港口和倫教良仁湧水閘。2011年,完成了29套自動氣象站太陽能備份電源改造。2013年,建成高清視頻會商系統;增建3個能見度自動觀測站;一個藍天觀測儀;升級改造9個區域自動站;完成17個區域自動站防雷整改。2014年,根據站網規劃和台站業務發展需求,完善台站基礎設施建設:安裝回南天觀測設備、藍天觀測設備、3個能見度觀測儀、生物舒適度觀測儀、大氣電場儀、城市熱島氣象觀測站3個、酸雨觀測站、天氣網眼、高清非編天氣預報編輯工作站。
2、信息網路
早年氣象信息傳輸的渠道和方式主要利用電報和電話,80年代後信息傳輸的手段及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985年1月配備79型短波定頻接收機和ZSQ—1A氣象圖傳真接收機,廣泛接收國內外的高空圖、地面圖、氣象要素圖及預報產品等資料。1986年5月配置JZD-5/301Ⅲ型甚高頻無線電話。1992年建立遠程微機傳輸信息網路。1999年1月12日,加入X.25分組數據交換網,並使用該交換網報送氣象觀測報。1999年安裝氣象衛星綜合套用系統,並建立氣象觀測數據綜合套用平台,地面觀測資料實現自動存儲和檢索。
90年代末在順德市歸廣東省人民政府直管的體制背景下,順德氣象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1999年9月,與順德市三防、農業發展局建立遠程服務終端;2000年6月分組數據交換網速率升級到128K;2001年9月19日開通廣東省氣象局區域網路;2002年開通了全省氣象系統唯一的縣級局 “VPN”寬頻網,實現與廣東省氣象局直接通信;2004年7月啟用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同年,建立大容量存儲系統,衛星、雷達等海量資料實現有選擇地存儲,並開通連線順德區三防辦光纖通訊,滿足實時資料共享;2006年開通連線順德區政府網路OA系統,實現無紙化辦公;2007年加入佛山市氣象系統視頻會商系統;2009年3月全面升級了網路數據存儲能力,存儲容量達到3T。2010年,實現伺服器虛擬化;2011年,完成與市、省網路寬頻通訊雙線升級;2013年,升級了虛擬伺服器主機及存儲伺服器,處理能力大幅增加,數據存儲容量達到8T。
3、天氣預報
順德天氣預報業務始於1959年,當年製作天氣預報的主要手段和依據是收聽廣東省氣象台天氣預報,結合本站氣象觀測要素、物候現象、氣象農諺、看天經驗等。天氣預報沒有公開發布,僅提供給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1963年天氣預報業務開始規範化,通過順德縣有線廣播站對外發布短期天氣預報,並開展不定期的專題天氣預報,向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旬報、月報等中、長期預報。60—70年代通過抄收廣東省氣象台天氣形勢分析及趨勢預報,逐漸開發單站氣象要素麵化圖,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地方性的訂正預報。
20世紀80年代,隨著短波定頻傳真機、甚高頻無線電話和RMW遠程工作站的業務化套用,大大提高了氣象資料的採集能力;90年代氣象衛星雲圖、雷達探測接收系統和氣象衛星綜合套用系統的建立,實現了地面公用網與通信氣象衛星專業網並重的體制變革;進入21世紀,自主研發的氣象業務平台投入業務化套用。自此,標誌著順德預報業務已經從抄收廣播、手工繪圖、收傳真圖等傳統方式,升級到以數值天氣預報產品為基礎,以人機互動處理系統為平台,綜合套用各種氣象信息和多種預報技術方法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預報精度日漸提高,預報時效日益細分,新增了0-3小時臨近預報(警報),6、12小時短時預報,72小時短期預報,一周中期預報等項目。2013年,製作了7天、10天天氣預報和逐3小時分區預報。
4、農業氣象
順德縣氣象站從建站之初工作的重點就是為農業服務。1981年順德被確定為廣東省省級農業氣象觀測站,正式開展農業氣象觀測。1981—1988年承擔甘蔗、魚塘和物候觀測,1990年增加了甘蔗大面積和塘魚定期水溫觀測等項目。1998年開展農情調查。1999年7月農情資料實現上網。2001年採用大田調查形式替代定點觀測。自2004年7月1日起,觀測項目調整為花卉、水產養殖,通過網上傳輸農情調查和作物生態照片。2010年1月1日,由於順德地處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化程度高,農田面積較小,農業氣象觀測代表性不強。上級決定取消順德國家農業氣象二級站,自此終止農氣觀測。
氣象服務
氣象服務由氣象站的建立而興起,隨氣象現代化建設而進步,為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而發展。50年來經過幾代氣象人的不懈努力,發展至今,逐步形成公眾服務、決策服務、專業服務和科技服務四大系列,構成一個日趨完善、開放式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
1、社會公眾服務
公眾氣象服務是氣象工作永恆的立業之本。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公眾服務主要是通過順德縣有線廣播站對外公開發布。
1986年11月18日,順德電台啟播後天氣預報通過電台傳播更廣。1994年3月,自《順德報》創刊後,天氣預報日日見於報端,同年9月,隨著順德電視台的啟播,天氣預報天天與觀眾見面。
1997年7月,順德市氣象局繼深圳、珠海氣象台之後,全省第三家實施颱風、暴雨預警信號的發布制度。
1999年12月1日,開通了30路“121”氣象信息諮詢自動電話平台。
2000年開始自行製作天氣預報影視節目(無主持人),同年11月23日在電視台首播。
2000年底建立順德網上氣象台公眾網站。
2007年6月份起,與順德電台聯手打造《今日天氣》節目,電台直接聯線氣象台,由預報員直接向市民報導當天的天氣預告。
2、防災決策服務
決策氣象服務歷來是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年決策服務主要利用電話、傳真和信函等方式,直接提供給縣政府、農業等相關部門。
2003年加入了順德區三防的“防汛指揮決策系統”和順德區政府“應急會議視頻系統”,緊密融入政府的防災應急系統。
2003年8月,利用“企信通”建立了決策服務簡訊平台,服務對象是政府所有職能部門領導。2006年4月,用戶發展至順德區所有村、居的兩委成員,服務向農村最基層組織延伸。
2004年4月,建立了《順德氣象信息快報》和《順德重大氣象信息專報》服務制度;同年5月制訂了《緊急重大情況上報流程》。
3、專業科技服務
專業氣象服務是氣象工作不斷滿足社會需求的努力方向。最初的專業服務是以旬、月、季報為主的中長期天氣預報,用戶主要是種植、養殖專業戶。
氣象科技服務堅持以基本業務為基礎,以國家科研成果為依託,積極進行技術開發,自主研發業務平台,不斷改進服務手段,豐富服務產品,充實服務內容,提高科技含量,拓展服務領域。
1975年編繪的《順德縣農業氣候圖冊》獲廣東省科技成果獎,並被中央氣象局列為全國氣象部門科技成果之一。
1977年5月順德旱情嚴重,順德縣氣象站首次成功組織人工催雨,效果理想受到縣委表揚。
1984年正式將專業與專項氣象服務列入業務化,是年首次開發了保險公司和養殖大戶兩個專業服務點。
1986年5月8日加入佛山市氣象警報服務系統,發展順德區的專業用戶。
1994年7月,自主建立氣象警報服務系統,總裝機達1000多個用戶。
1994年相繼開發了順安、聲訊等4個傳呼台系統用戶,為順德所有傳呼機用戶提供天氣預報服務。
2002年1月21日,建立手機氣象簡訊服務平台,用戶數最高達35萬戶。
2008年4月,在佛山市氣象系統率先推出LED氣象信息服務系統,截至2008年底順德區共安裝了220個LED。
4、防雷減災服務
防禦雷電災害始終是氣象科技服務的重點。自成立氣象站之日起就進行雷暴監測預報工作,80年代末開展防雷檢測工作。氣象局秉承“敢為人先”務實進取的順德精神, 1989年12月率先在佛山市氣象系統成立“防雷設施檢測所”,防雷工作先行先試。
20年來順德氣象人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防雷管理走在全國氣象系統縣級單位先進行列,成功的經驗被省內外同行廣泛借鑑。
1990年2月開始提供建築物防雷檢測,並開發防雷圖紙設計;1990年4月開展防雷圖紙報審業務;1991年率先向社會招聘技術人員,截至2008年底防雷隊伍中非編人員占93.3%;1999年開始研發防雷業務管理平台;2003年1月1日氣象行政審批業務進駐順德區行政服務中心;2004年開始實施機房檢測;2007年開發雷電風險評估業務。
主要職責
進行氣候監測、開展天氣預報警報服務、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進行防雷安全管理和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