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平地平蹺

順平地平蹺

順平地平蹺是河北省順平縣民間舞蹈技藝,已收錄進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申報地區是保定順平縣。

基本介紹

  • 名錄名稱::順平地平蹺
  • 編號::5—3—6
  • 名錄類別::民間舞蹈
  • 申報地區::保定順平縣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順平地平蹺
編號: 5—3—6
名錄類別: 民間舞蹈
申報地區: 保定順平縣

名錄簡介

順平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古城保定西郊,區位優勢明顯,京昆高速、京珠高速、保阜高速、107國道以及京廣鐵路穿境而過,交通發達,境內的伊祁山相傳就是千古聖賢堯帝出生的地方,因而又被稱為堯鄉。
“地平蹺”產生於河北中部的順平縣(原完縣),是由“寸蹺”演變而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相傳乾隆(1636年-1795年)年間順平(完縣)極為盛行“寸蹺”,民國以後經藝人冀連三、鄧金河等人對“寸蹺”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極具北方特色的“地平蹺”。
表演內容以反應農村生活愛情為題材,地平蹺表演形式有雙人舞和多人舞兩種。地平蹺以《將軍令》、《高山流水》、《小二番》等為主要伴奏音樂。
“顛顫”是地平蹺舞蹈動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基本動律,它是以腳掌為動力通過膝蓋的上下彎曲帶動全身,形成上下身體一直的顫動,由此動力而產生掌顫步、平顫步、踱顫步、碾顫步、跳顫步是地平蹺各行當的基本步伐。在加上女主角色的夾襠、含胸、和跨步的扭動,構成地平蹺獨特的藝術風格。
地平蹺角色分為:老逗、老坐子、挑趟和姑娘四個行當。1、老逗 :畫醜臉戴小生巾,穿褶子、彩褲,腳穿朝方。2、老坐:梳大頭,穿女披,彩褲彩鞋。3、挑趟:俊扮,頭戴硬羅帽,穿黑色夸衣,黑色中式褲,腰系大帶,穿快靴。4、姑娘:梳大辮,戴花,穿戲曲花旦褲子襖,腰系彩綢,彩鞋。道具以霸王鞭、彩扇、絹、雲帚為主。
舞蹈“地平蹺”於1989年被錄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河北卷)並在全國出版發行。2000年河北省電視台《民俗村》欄目對地平蹺的表演形式進行了錄製,並在電視台播放。
每到春節來臨,各村就開始組織農閒的民眾排練,為進城和到各村表演進行準備。舞蹈活潑,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與嚮往。表演具有極大的歷史藝術價值,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