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概念
頁岩氣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成分以甲烷為主,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頁岩氣的形成和富集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往往分布在盆地內厚度較大、分布廣的頁岩烴源岩地層中。較常規天然氣相比,頁岩氣藏具有自生自儲特點,頁岩既是烴源岩,又是儲層,不受構造控制,無圈閉、無清晰的氣水界面。頁岩氣埋藏深度範圍大,埋深從200米到深於3000米。大部分產氣頁岩分布範圍廣、厚度大,且普遍含氣,這使得頁岩氣井能夠長期地以穩定的速率產氣,具有開採壽命長和生產周期長的優點。
全球頁岩氣資源非常豐富。據預測,世界頁岩氣資源量為456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亞和中國、中東和北非、拉丁美洲、
俄羅斯等地區。與常規天然氣相當,頁岩氣的資源潛力可能大於常規天然氣。
美國發展
世界上對頁岩氣資源的研究和勘探開發最早始於美國。依靠成熟的開發生產技術以及完善的管網設施,美國的頁岩氣成本僅僅略高於常規氣,這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岩氣大規模商業性開採的國家。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已經超過了1000億立方米。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長超過20倍——從2006年僅為其天然氣總產量的1%,到2010年增長至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20%。有關專家指出,依靠頁岩氣的開發利用,在未來的10年裡,美國不僅可以一改天然氣大舉進口的局面,實現全面的自給自足,還有望成為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已經動搖了世界液化天然氣市場格局,並且這一影響還將愈發顯著,進而改變世界能源格局。得益於非常規天然氣尤其是頁岩氣開發技術的突破,2009年美國以6240億立方米的產量首次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天然氣生產國。產量地位的更替使美國天然氣消費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發生逆轉。美國專家興奮地認為,有了頁岩氣,美國100年無後顧之憂。
頁岩氣的開發,特別是美國頁岩氣產量的急劇增加,使這個大多數人還十分陌生的能源話題成為熱門。悄然降臨的“頁岩氣革命”開始對全球天然氣供需關係變化和價格走勢產生重大影響,並引起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大國關注。頁岩氣的開發利用,成為低碳經濟戰略發展機遇的推動力,成為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發生結構性調整的催化劑。
中東關係
自從美國近年來的“頁岩氣革命”之後,美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速度大大超出想像,產量增長之快使美國的“能源獨立”不再是天方夜譚。美國不僅不再需要進口液化天然氣,而且用自身液化天然氣快速替代柴油,以及在頁岩氣開發中意外收穫的大量頁岩油,也使美國對中東石油的需求直線下降,2010年美國對
中東地區石油依賴只有8000萬噸。
中國頁岩氣
我國蘊藏著豐富的頁岩氣資源。國土資源部油氣研究中心2012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頁岩氣預估地質資源總量134萬億立方米,資源潛力與美國相仿,與美國不同的是,我國的頁岩氣開採難度更大,頁岩氣層深度比美國深得多。俄羅斯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的頁岩氣開發還處於“年輕”階段。美國人也認為,從技術上講我國頁岩氣開發還處於早期階段。
但是我國對於天然氣的強勁需求,推動著頁岩氣產業的加快發展。2009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810億立方米,其中國內產量為760億立方米,占94%。預計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缺口將突破1350億立方米。因此,積極有計畫地開發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將是我國滿足天然氣需求的重要途徑和保障。
為了加快頁岩氣的開發利用,國家
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於2009年9月開始,研究制定了鼓勵頁岩氣勘探與開發利用的政策。國家能源局設立頁岩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突破核心技術,旨在加快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步伐。頁岩氣專項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正在編制和研究中。
2011年4月13日,由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組織實施的“全國頁岩氣資源潛力評價與有利區優選”專項施工的第一口井深超千米戰略調查井——岑頁1井,在貴州省
岑鞏縣羊橋鄉順利開鑽。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大偉說,我國頁岩氣資源戰略調查和勘探開發的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在全國優選出50個至80個有利目標區和20個至30個勘探開發區,頁岩氣可采儲量穩定增長,達到1萬億立方米,頁岩氣產量快速增長,達到常規天然氣產量的8%至12%,使頁岩氣成為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資源。
騙局
美媒:頁岩氣革命其實是個騙局
2013年01月14日 08:58:50
來源:
新華國際【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網站1月10日文章】題:石油大騙局(作者哈菲茲·艾哈邁德)
有關去年11月中旬發布的國際能源機構(lEA) 2012年的《世界能源展望》(WEO)的頭條新聞,會使您認為我們簡直就是在石油中游泳。
該報告預測,到2017年,美國將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就能源產量的“淨值”而言幾乎“自給自足”。這一概念得到了世界各地媒體的幾乎是逐字的報導,這些媒體從英國廣播公司到彭博新聞社都有。
IEA報告的總體結論今年已經獲得另外幾項報告的呼應。埃克森美孚公司的《2013年能源展望》預測,到2040年,天然氣的需求將增長65%,全球產量的20%將來自北美,大部分來自非傳統來源。報告得出結論:到2025年,頁岩氣革命將使美國成為淨出口國。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也預測,到2030年,美國將實現能源獨立。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圍繞著義大利大型石油公司國家碳化氫公司前高管萊昂納多·毛傑里撰寫的一篇哈佛大學報告的發表,媒體的頭條新聞也是異口同聲。環保人士喬治·蒙比爾特在英國《衛報》撰文,通欄標題是《在石油產量達到峰值問題上,我們錯了》。蒙比爾特的文章呼應了早些時候的一系列報導。此前一個月,英國廣播公司曾問道:“短缺:‘石油產量漲停’理念是否可以休矣?”《華爾街日報》報導的標題若有所思——《石油峰值達到頂峰了嗎》。而《紐約時報》首席環境問題專欄作家安德魯·里夫金則“重新審視石油漫長的告別”。
這一切的要點是,“石油峰值”現在不過是一個不相干的文化理念而已,與實際數據脫節,是完全錯誤的,這一點已經為不言自明地大量存在的廉價非傳統石油和天然氣所證明。
頁岩氣可解決能源危機?
與毛傑里的報告所引發的媒體的大吹大擂相反,2012年上半年發表在著名科學期刊上的同行評議的三篇研究報告提出了一種不那么令人樂觀的視角。英國政府前首席科學家戴維·金爵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說,儘管有報告說,石油儲備和焦油砂、天然氣和頁岩氣的產量增加,但世界上現有的油氣田的耗盡仍以每年4.5%至6.7%的速度增長。他們對一種觀念不屑一顧,這就是頁岩氣熱潮將避免能源危機,並指出,在運作的第一年,頁岩氣井的產量下降了60%至90%之多。該論文沒有引起媒體的大肆報導。
去年3月,金爵士的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團隊發表了有關能源政策的另一篇同行評議的論文,其結論是,該行業將世界石油儲量高估了約三分之一,估計結果應從1.15萬億至1.35萬億桶下調至8500億至9000億桶。作者認為,“雖然肯定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資源留在地下,但可以按全球經濟所習慣的價格加以商業開採的石油的量是有限的,並很快就會下降。”這份研究報告基本上沒有得到媒體的報導(除了《每日電訊報》對其加以褒獎的一篇孤零零的報導之外)。
6月間,即毛傑里的漏洞百出的分析報告發表的同月,《能源》雜誌發表了美國金融風險分析師蓋爾·特維伯格對石油行業數據的一篇很長的分析。他發現,自2005年以來,“世界‘傳統’石油供應量並沒有增加”。他認為,這是“2008-2009年的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石油供應減少的預期的影響”,意味著“金融危機最終可能會惡化”。
但是,所有媒體的關注都集中在那位油商在石油業贊助下撰寫的報告上。而特維伯格撰寫的、得到同行評審的、發表在一個著名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卻由於發出比較悲觀的信息而遭到忽視。
頁岩氣產業或是虛假繁榮
頁岩氣繁榮出現時會發生什麼事?
這些科研報告並非表明IEA對頁岩氣產量和隨之而來的經濟繁榮的前景的評估極其錯誤的僅有跡象。
事實上,商業內幕網報告說,頁岩氣產業不但離盈利差得很遠,而且正面臨著巨大的金融障礙。美國金融記者沃爾夫·里奇特說:“水力壓裂法的經濟原理是可怕的。產量從第一天起就跌下懸崖,這種下跌持續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直到在占初始產量10%左右的水平上跌停為止。”其結果是,“鑽探正以驚人的速度摧毀資本,鑽井公司留下了堆積如山的債務,而下降幅度則開始造成浩劫。為了避免下降率打亂收入報表,公司不得不鑽探更多的新井,老井的產量下降。唉,該計畫碰了壁,這堵牆壁就是現實”。
石油工業積極地和故意地試圖掩蓋頁岩氣生產所面臨的挑戰。《紐約時報》2011年的一項開創性調查發現,儘管美國石油工業在公開場合採取了極為樂觀的立場,但“在私下裡卻對頁岩氣持懷疑態度”。
換言之,目前的天然氣過剩最終的後果可能是不可持續的頁岩氣泡沫在自身的重力下崩潰,從而使供應崩潰和價格上漲加速。頁岩氣革命不會刺激繁榮,而是會助長這樣—種繁榮,它掩蓋著更深層次的結構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必然會發生碰撞,以致留給我們一個更大的金融爛攤子,更快地滑向代價高昂的環境破壞軌道。
所以,何時是關鍵時刻?根據新經濟基金會最近的報告,“經濟石油峰值”的到來——屆時供應成本會“超過價格經濟在不嚴重破壞經濟活動情況下的支付能力”——將在2014年或2015年左右。
看來,這黑乎乎的金子並不是我們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