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data-type=album id=2479209 data-catalog=0[/module]響水灣自然村隸屬於芒棒鄉橋頭行政村,屬於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響水灣自然村
- 地理位置:芒棒鎮東邊,距離橋頭村委會4.5 公里
- 面積:5.25畝
- 人口:585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位於芒棒鎮東邊,距離橋頭村委會4.5 公里,距離 鎮政府5.5公里。國土面積5.25畝,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20 ℃,年降水量165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甘蔗、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380畝,其中人均耕地0.66畝;有林地5460.1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1戶,有鄉村人口585人,其中農業人口582人,勞動力41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93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7.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4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0畝(其中:田240畝,地140畝),人均耕地0.64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5460.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5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5畝,主要種植核桃、草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他面積2019.9畝。
基礎設施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農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3輛,機車4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18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0畝,有效灌溉率為 63.16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2 畝。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9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10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7.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2.78萬元;畜牧業收入26.54萬元;漁業收入1.54萬元;林業收入26.34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7.56萬元;工資性收入19.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3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9人,在省內務工36人,到省外務工3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草果、仔豬,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9.32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草果、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烤菸、紅茶油茶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1戶,共鄉村人口585人,其中男性295人,女性290人。其中農業人口582人,勞動力41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569人,少數民族16人,傈僳族7人,景頗族4人,白族3族,緬族2人。
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73人,參合率 98.5%;享受低保8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老橋頭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上營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5公里,距離中學9.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人,其中小學生48人,中學生22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3人,黨員中男黨員13人,設團支部2個,有團員5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響水灣自然村整村地處滑坡地段,基礎設施建設較難建設和鞏固,響水灣小組至新校址和過河欠通;現居住地滑坡,特色經濟林管護有待加強。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經濟林管護,爭取統建搬遷,修建學生過河橋:發展農村種植業,增大核桃、草果、烤菸種植面積;加快冬季農業開發;發展養豬、肉牛等家庭養殖,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使農民儘快地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