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語陽秋

韻語陽秋

《韻語陽秋》又名《葛立方詩話》,宋代中國詩歌理論著作。共二十卷,主要是評論自漢魏至宋代諸家詩歌創作意旨之是非。《遂初堂書目》著錄於集類文史類,《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於集部文史類,《四庫全書》收於集部詩文評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譽其為宋人詩話之善本。 此書內客廣泛,主要評論漢魏以來至宋代詩人的作品,同時也涉及風俗地理、書畫歌舞、花鳥魚蟲等。其詩論旨在求風雅之正,以事理為要,而不甚論語句之工拙,格律之高下。

基本介紹

  • 書名:《韻語陽秋》
  • 又名:《葛立方詩話》
  • 作者:葛立方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1981年
  • 作者朝代:南宋
書籍簡介,版本,作者簡介,內容辨訂,

書籍簡介

南宋詩論家、詞人葛立方(?~1164)著《韻語陽秋》。
《韻語陽秋》是一部宋代詩話集,又名《葛常之詩話》、《葛立方詩話》,全書共二十卷。
據徐林《韻語陽秋序》:“隆興元年(1163年)常之由天官侍郎罷七年矣,於是《韻語陽秋》之書成。”明 年葛立方卒,則知為作者晚年絕筆之作。作者《自序》則謂不耐經注政論,“獨喜讀古今人韻語,披詠納繹,每畢景忘倦。凡詩人句義當否,若論人物行事,高下是非,輒私斷臆處而歸之正。若背理傷道者,皆為說以示勸戒。書成,號《韻語陽秋》。昔晉人褚裒為皮裡陽秋,言,口絕臧否,而心存涇渭,余之為是也,其深愧於斯人哉!”書名源此,亦可見其用心良苦。所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也明顯可見。故徐序謂“今欲求《風》《雅》之正,探本而遺末,讀常之之書,庶乎進子是哉”。
韻語陽秋
大概作者以為明定類例反而有窒礙難通之處,所以不示人以明顯的編排體例。但是據各卷內容仔細考察,亦似略有類聚區分。如郭紹虞《宋詩話考》分析:“大抵一二兩卷論詩法詩格,三四兩卷則論詩之本事,五六兩卷重在考證,七八兩卷多涉用事,九十兩卷則多評史之作,十?卷論仕宦升沉之況,十二卷述死生達觀之理,十三卷重在地理,十四卷多論書畫,十五卷則述歌舞音樂,十六卷則述花鳥蟲魚,十七卷述醫卜雜技,十八卷則論人識鑒,十九及二十卷則歲時風俗飲食婦女之屬附焉。”其中議論失當或疏訛失考之處,頗有所見,但就總體而論,如《四庫提要》所說:“然大旨持論嚴正,其精確之處,亦未可盡沒也。”其就詩歌故事發微抉要,略作評述,而見其理論主張。這就為後世的知人論世、評價詩人詩作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和理論借鑑,富有理論啟迪意義。概括起來有三點:
一、在江西詩風猶盛之時,立方受時風薰染,論詩推尊杜甫和蘇黃,多言江西詩法,肯定了黃庭堅和陳師道“點化”、“換骨”諸法,不脫江西詩派窠臼。但是他又能跳出江西詩派之外,批評其故作拗折而刻意求奇諸弊。在當日詩壇,此論具有補弊糾偏的現實針對性。
二、針對南宋國土淪喪、偏安東南的現實,發揮司馬遷的“發憤著書”說,高倡觀物感興的美刺寄寓宏論。,雖承前人之言,但具有新的歷史內容。如卷二雲古工詩者,未嘗無興也。觀物有感焉,則有興。今之作詩者,以興近乎訕,故不敢作,而詩之一義廢矣!“他以杜甫《萵苣詩》為例,說明“皆興小人盛而掩抑君子也”,據此而言感興,謂“始可以言詩矣”。
三、在詩歌的藝術美學探索方面,也頗有心得,啟人至深。如開篇即引陸機《文賦》“謝朝華之已披,啟夕秀於未振”二句,盛讚創新精神,最終歸於平淡自然詩風,而反對雕琢形似之偽。又如倡言“詩思”,已接觸到藝術思想中的靈感問題,並進一步揭示了詩歌創作的心理特徵。卷十六云:“人之悲喜,雖本於心,然亦生於境。”肯定了心境相生的說法。又曾記錄歐歐歐陽修兩首《啼鳥》詩,一作於外貶的滁州州州,一作於應召回京之時,客觀鳥啼同聲,而主觀感受不一,產生了移情作用,因而藝術效果迥異。因此斷言:“蓋心有中外枯菀之不同,則對境之際,悲喜隨之爾。啼鳥之聲,夫豈有二哉?”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文藝心理的奧秘。

版本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上海圖書館藏宋刻本,宋刻本很珍貴,而影印本也有參考價值。另有明正德二年菖諶重刊本。叢書中有《學海類編》、《藝圃搜奇》《常州先哲遺書》諸本。今通行的是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的《歷代詩話》排印本。

作者簡介

葛立方,(?~1164), 南宋詩論家、詞人。字常之,自號懶真子。丹陽(今屬江蘇)人,後定居湖州吳興(今浙江湖州)。其父葛勝仲也是填詞名家,父子齊名於世。
葛立方於紹興八年(1138)舉進士。曾任正字、校書郎及考功員外郎等職。後因忤秦檜而得罪,罷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歸休於吳興汛金溪上。隆興二年卒。
葛立方“博極群書,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韻語陽秋序》),著述除現存《歸愚集》、《韻語陽秋》外,還有失傳的《西疇筆耕》、《萬輿別志》等書。

內容辨訂

《韻語陽秋·卷二》云:“鹹平、景德中,錢惟演、劉筠首變詩格,而楊文公與王鼎王綽江東三虎,詩格與錢、劉亦絕相類,謂之西崑體,大率效李義山之為豐富藻麗,不作枯瘠語。”
其後持此說者頗多,如清人汪詩韓《詩學纂聞》云:“逮宋而楊大年與錢、劉號江東三虎,詩宗李義山,謂之西崑體。大年復編敘十七人之詩為《西崑酬唱集》。”
其實這是錯誤的,“江東三虎”之名是在楊億死後二十多年的慶曆年間才出現的;它不是指詩風,而是指為政;不是指楊億與王鼎王綽,而是指楊億之侄楊紘與王鼎、王綽,根本與楊億無關。《宋史·楊紘傳》載:“紘御下急,常曰:‘不法之人不可貸。去之,止不利一家爾,豈可使郡邑千萬家,俱受害邪?’聞者望風解去,或過期不敢之官。與王鼎、王綽號‘江東三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