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粵劇團

韶關市粵劇團曾被邀請到廣東省東莞市、順德等地表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韶關市粵劇團
  • 社團地址:廣東韶關市
歷史由來,表演記錄,

歷史由來

粵劇源於珠江三角洲。唱詞與道白原為桂林官話,後改為粵語(廣州方言)。音樂唱腔以板腔(梆簧)體系為主,並有大量曲牌。表演有固定的程式,行當劃分嚴格。
抗日戰爭時期,廣州市、南海、番禺等縣居民為避戰亂北遷韶關,粵劇隨之傳入粵北。廣州為日軍侵占後,省府由穗遷韶,省港一些粵劇藝人曾組團來韶關演出,推動了粵劇在韶關的流傳。
建國後,50年代初期,廣東省文化主管部門將8個民間職業粵劇團整編後掛鈎於粵北地區,粵劇在粵北更為興旺。
60年代初,多數民間與職業粵劇團解散或與地方劇團合併,粵劇也由其他藝術形式的興起而轉入低潮。“文化大革命”期間,粵劇一度停演。
70年代後期,原韶關市和英德縣、陽山縣劇團恢復演出粵劇。
1984年起,粵劇被其他藝術品種替代而轉入民間。
在韶關地區流傳的傳統劇目有《胡不歸》、《包公審郭槐》、《苦風鶯憐》、《郭子儀祝壽》等。

表演記錄

2016年新春,韶關市粵劇團被邀請去東莞表演,粵劇團表演經典粵劇《佛前燈照狀元紅》,吸引了大批村民和新莞人前往觀看。
2017年10月9日至11日晚上,韶關市粵劇團被邀請去勒竹社區,該團針對大眾的喜好,精心挑選了三支曲目,分別是《唐明皇與楊貴妃》、《金鐧打皇妃》、《柳毅傳書》,一連三晚,好戲連台,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