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頭祿彩燈是流傳於雷州市附城鎮韶山村的一種民間傳統工藝,是該村藝人製作的一種能推動並轉動的彩燈。該村有一個習俗,一般到了農曆二月十一日或重大節日便進行“遊人”,而頭祿花燈是其中一個保留節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韶山頭祿花燈
- 地理位置:廣東省雷州市
- 類型:傳統工藝
- 外形:推動並轉動的彩燈
簡介,歷史,特點,
簡介
歷史
該村有一個習俗,一般到了農曆二月十一日或重大節日便進行“遊人”,而頭祿花燈是其中一個保留節目。它究竟有多少年歷史,該村一些老人也說不清,有的說500年以上,有的說有800年歷史。它曾代表雷州市參加2005湛江市紅土文化藝術節,在大巡遊中大出風頭,好評如潮,獲得了文化藝術巡遊節目一等獎。同年11月,它又被選送參加2005年湛江海濱酒吧街歡樂節,它再一次在觀海長廊沿街展示它迷人的風采,甚至巡遊結束後,還有許多市民戀戀不捨地圍著它觀賞。
特點
彩燈是插放在一個推動裝置上,這個推動裝置其實很簡單,它有點像獨輪車,底部中心豎有一支鐵管,彩燈的中軸就穿過這個豎立的鐵管插放上去的。它底部稍偏的左側裝有一個直徑約15厘米的滾珠輪,它有鐵管焊接的兩個扶手,鐵管用顏色鮮艷的色紙包起來。人推動扶手,推動滾動後,滾珠輪橡膠表面的溝壑通過摩擦就帶動彩燈下部的木板,從而就使彩燈圍繞著這個豎立的鐵管轉動了起來。由於彩燈下部有幔布垂蓋著,所以人們看不到滾珠輪摩擦下部的木板。
除了這個推動裝置外,其他部分又是如何製作的呢?燈可以說是由四部分構成:頂部、中上部、中下部、下部。頂部和下部都各有六面。中上部和中下部各由六個梯形圍攏而成,中下部的梯形比中上部的要長,中上部和中下部表麵糊上透明的塑膠薄膜。薄膜上再糊上一些精美的民俗圖案(如花鳥蟲魚、神話人物等),糊上一些書寫美觀的雷州民間吉祥或讚頌語,如清官陳璸、東海波恬、雷岡聳異、五穀豐登等。彩燈的內部還裝有蠟燭或電池和燈泡,到了夜晚,可以點起蠟燭或擰亮小燈泡,光便從這透明塑膠薄膜中射了出來。彩燈的頂部還插著一些美麗鮮艷的仿真花鳥,彩燈轉動時,花鳥也跟著轉動。
巡遊時,彩燈一般有8個,由8個人推著。這8個人必須是美麗、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女。她們頭上戴著清朝時期格格所戴的那種花帽,臉上略施粉黛,長發精心梳理,分成幾綹在耳旁、腰後飄灑著。身上穿著圖案美麗鮮艷、開衩很高的旗袍。她們推著彩燈車,在獨特的雷州民間音樂“喜洋洋”樂曲的伴奏中優雅從容地走著;或按照排練好的陣局陣式,巧妙地穿插變化著。這樣,巧妙的機關、精緻的彩燈、標緻少女、變幻的陣容相得益彰,使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