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最後一天稱除日,晚上稱除夕。境內習慣合家吃團圓飯。舊時團圓飯必有12個菜,以示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菜(財)。這餐的魚都不吃或不吃完,飯也必須有餘,表示年年有吃有餘。晚上合家圍爐烤火,徹夜不眠,送舊迎新,稱之為“守歲”。除夕,全家向祖先禮敬,謂“辭歲”;家人亦向長輩辭歲,鳴鞭炮,長輩則給晚輩壓歲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韶山節日習俗
- 節日:春 節
- 節日:元宵節
- 節日:花朝節
春 節,元宵節,二月初二,花朝節,二月十九,三月三,清 明,立 夏,端 午,中元節,重 陽,小 年,除 日,
春 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早上,家家燃放鞭炮,開“財門”。家長要率全家點燭燃香拜祖先,晚輩要向長輩拜年。從初二到初五,是拜年的高潮。俗稱“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團坊。”外出拜年,晚輩要向長輩跪拜,平輩人作揖打拱,口喊“拜年”,“恭喜發財”。春節上門看望長輩盛行送禮,禮物厚薄隨貧富親疏而異。招待客人則力求豐盛,但上桌吃菜不動魚,認為動魚不吉利,要剩魚(余),故勸客動魚只口頭示意而已,有的以木雕魚代替。初五後,招待漸趨簡化,俗稱“拜年拜到初七八,洗介罈子浪介缶(一種大肚小口農村用於裝酒的瓦器) ”。常有人送財神,在紅紙上印個趙公元帥畫相,挨家送去,口唱祝賀招財進寶等吉利讚詞,以求主家賞賜錢米。春節期間,境內贊土地的人不少。這種人自稱“陽春”,一邊用木尺在鐵盤上拍擊,一邊按拍歌贊,開篇通常是“贊了一家又一家,猶如蜜蜂採菊花,蜜蜂採花尋大樹,陽春進屋尋財主”。然後見物贊物,見人贊人,見事贊事,四六句子,出口成章。
元宵節
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這天習慣吃元宵糰子。白天玩龍燈,各團各甲的龍燈雲集一起,競相表演,群龍翻滾,鑼鼓齊鳴,銃炮不停,熱鬧異常。晚上,各集鎮大鋪面還設走馬燈,供人觀賞。農戶則愛在田間燃篝火,一邊燒,一邊喊:“燒起蟲蟻上天去”,因為燒火的多,往往形成區域性賽火,俗稱“掭賽亮”。田野間,火光沖天,喊聲四起,熱鬧非凡。
二月初二
相傳這天是土地神生日,農家殺雄雞祭祀。舊說土地神乃上天派遣的一方之基層行政長官,連豺狗咬雞,也要經他批准,俗謂“土地不開口,老蟲(老虎)不咬狗”。這天請他吃一頓,便可保一方平安,六畜興旺。
花朝節
二月十五,傳為百花生日,故稱花朝節。舊時銀田寺老岸街設有花朝會,集兩百銀圓會資,年年在這天前後,玩龍燈三天。因系百花生日,文人多聚在一起飲酒賦詩,以頌百花。
二月十九
相傳是觀音大士生日。舊時境內善男信女多往供奉觀音的庵堂朝拜,其中慈悅庵香火最盛。這天,商販雲集,從早到晚,極一時之盛。
三月三
俗稱“上已辰”,又稱“重三”。境內俗稱:“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民間普遍食之,認為食後可清濕、健脾、不生瘡癤。這天,少男少女結伴郊遊,其時遍野芳草青青,故稱“踏青”。
清 明
為祭祀祖先的節日。傳說死者“不望年,不望月,只望清明一片白。”為滿足先人生前的心愿,表達人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境內各家均在先人墳上插上一串剪有緡錢形的“掛山錢”。舊時,宗族在清明祭祀祖宗時,房下子孫會聚一處吃清明酒。新中國成立後,學校師生紛紛祭掃烈士陵墓,緬懷英烈。毛澤東逝世後,許多人在這一天向毛澤東銅像和毛澤東青年塑像敬獻花籃,燃放鞭炮,以表懷念。
立 夏
這天,境內農家習慣將夏枯草等洗淨剁碎,和入米粉作成湯糰煮食,認為食後身強力大,俗謂“立夏吃餐‘光’,石板踩成坑”。
端 午
五月初五為端五,亦稱端午,又稱端陽。境內各家門上插艾葉、菖蒲和葛藤,艾葉和菖蒲掛在門框兩邊,葛藤繞門框懸掛。
端午節也是境內農民的傳統休息日,俗謂“牛歇穀雨馬歇社(念shua),人不歇端午逗人罵”。這天,妻子偕丈夫、兒女回娘家,節禮主要是一塊豬肉和幾把蒲扇。
人們習慣吃大蒜炒肉,用金銀花煮蛋,飲酒則加入少量雄黃。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各家一般從初十左右的晚上開始“接客”(接祖宗),先從神龕內請出先人牌位,傍晚燃香燭鳴鞭炮,由家長率家人於門外岔道口迎回祖先,每日三餐設酒食供奉。對先年中元節以後死亡的已婚成年人,俗稱“新客”。十四日晚,燒紙錢,俗稱“燒包”。其作法是:將紙錢裝入包內,包面寫上“某某老大人(孺人)中元受用”字樣。還會有親友送來紙衣箱,這時有的還會請來巫師,在紙上畫一“車夫力士”,再取雄雞冠上的血滴在衣箱和“車夫力士”上,俗稱“開光”。再接著便是對箱包付之一炬。焚包完畢,便是“送客”。因俗傳十五日關鬼門,遲了祖先回不了冥府,“送客”不遲於十四日。送客時如同接客一樣,對外揖送,有的還在這天演出皮影戲。
重 陽
九月初九為重陽節,亦稱重九。古有煮酒之俗,說是“重陽煮酒經得喝”。一些文人喜歡在這日登高雅聚。198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後,各單位紛紛於這天開展敬老宣傳教育活動或組織老人旅遊觀光。
小 年
臘月二十四日稱過小年,酒飯一餐,不拘早中晚。相傳灶王爺(九天司命府君)在這天上天奏陳善惡,故二十三日晚有祭灶之俗,在此日之前要打揚塵。相傳灶王爺記憶力不好,平時將所看到的事,是善是惡,均隨手記之於牆壁屋瓦上,打揚塵便是將灶王爺作的原始記錄掃掉。加上二十三日晚虔誠祭灶,鍋子裡點上鍋燈,一片光明,這樣灶王爺便只奏光明,不陳惡事。
除 日
臘月最後一天稱除日,晚上稱除夕。境內習慣合家吃團圓飯。舊時團圓飯必有12個菜,以示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菜(財)。這餐的魚都不吃或不吃完,飯也必須有餘,表示年年有吃有餘。晚上合家圍爐烤火,徹夜不眠,送舊迎新,稱之為“守歲”。除夕,全家向祖先禮敬,謂“辭歲”;家人亦向長輩辭歲,鳴鞭炮,長輩則給晚輩壓歲錢。
這天禁忌很多,諱言“死”、“龍”、“虎”等字,忌打破碗碟等家什,萬一打破東西,便說“打發打發”、“百無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