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學校

韶山學校

韶山學校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並親自視察過的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中外聞名的農村學校,其前身是1921年毛澤東倡導創辦的毛氏族校。

韶山學校自創辦至今,已經歷了八十多年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如今的韶山學校擁有教職員工150餘名,班級42個,在校學生3000餘人,校園占地面積6087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是一所從國小至高中的“一條龍”全日制農村學校,是湖南省示範性高級中學。

2017年11月,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韶山學校
  • 創辦時間:1921年
  • 所屬地區:湖南省韶山市
  • 主要獎項:湖南省示範性高級中學
發展簡史,所獲榮譽,簡介,創辦毛氏族校,親臨校園視察,為學校題名,

發展簡史

韶山學校坐落在毛澤東故居西側的張家山上,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和中外知名的學校。縱觀學校的誕生與發展,無不凝聚著毛澤東的關懷與希望。

所獲榮譽

2017年11月,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簡介

1952年冬,毛澤東得知家鄉興建了學校,甚為高興,欣然題寫了“韶山學校”四個大字。1953年正式更名為韶山學校。1959年,毛主席來校視察,並和學校師生合影留念,留下了那張“聽得見笑聲”的照片。該校坐落在毛澤東故居西側的張家山上,緊鄰毛澤東同志銅像廣場。前臨韶水,後倚青山,校園風景秀麗,是韶山的著名旅遊景點。
毛主席來到韶山學校視察毛主席來到韶山學校視察
韶山學校自創辦至今,已經歷了近八十年的演變和發展過程,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和中外聞名的農村學校。現在,該校有國小、國中、高中三部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00名,教職員工143人,已成為一所從國小至高中“一條龍”的全日制農村中學。 2004年,學校被升為省重點中學。

創辦毛氏族校

韶山學校正式建校是1953年6月,但其起源則要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對教育事業十分關注。他在創辦文化書社、組織俄羅斯研究會的同時,與新民學會會員吳毓珍等人,聯絡湘潭旅省教育界人士,成立湘潭教育促進會。
湘潭教育促進會的成立,促進了湘潭教育的發展。同時,也為日後黨在湘潭的革命活動作了思想文化上的準備。但是,地處偏僻、訊息閉塞的韶山沖,學堂多是一些“四書”、“五經”的舊學,對新學大多數人不重視,甚至對外地回鄉宣傳維新思想,主張廢廟興學的李漱清,誣之為“激進派”。為此,毛澤東派弟弟毛澤民回鄉勸導創辦新學。毛澤民聯絡具有維新思想的毛簡臣、毛麓鐘等,於1921年秋,以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為宗旨創辦了韶山學校前身——毛氏族校,校址設毛氏宗祠。
韶山學校
1922年,毛氏族校一分為二。毛氏族校改為毛氏一校,新辟毛震公祠為毛氏二校。
毛氏族校自創辦的第一天起,就成為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韶山人民進行革命活動的陣地。
1925年初,毛澤東回到家鄉,親自領導韶山人民高舉農民運動的火炬。毛氏族校便成了毛澤東開展農民運動的最好場所。同年2月,毛澤東與楊開慧在毛氏族校創辦了韶山第一所農民夜校,向農民傳播文化知識,宣傳革命道理,啟發其階級覺悟。6月,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成立後,黨的交通站就設在與毛氏宗祠相毗連的瓦鋪子毛新梅家,毛氏族校便成了黨支部組織農民活動的秘密營壘。
1943年,在毛宇居、毛國翹的倡議下,毛氏一校改為興華國小,毛氏二校改為震東國小。此名一直沿用到1950年。
1951年,毛氏興華國小改為韶山鄉第三村校。1952年,改稱為湘潭縣韶山國小。

親臨校園視察

1953年夏,新校舍竣工落成,“韶山學校”四個筆力雄渾、光輝奪目的大紅字,鑲嵌在校門上端,為學校歷史增添了最光輝的一頁。
1959年6月26日,是全校師生最幸福、最難忘的日子,毛澤東親臨學校視察,並和師生們合影留念。
毛澤東視察韶山學校,是他闊別32年故園之行中的預定計畫。26日9時許,毛澤東在拜謁父母墳墓,訪問幼時鄰居,察看故居上屋場後,乘車去韶山學校。此時,韶山學校600多名師生,早已在校門至兒童橋(現已拆除)馬路兩邊列好了隊,夾道迎候毛澤東。很多人不時踮起腳跟、伸長脖子望著南岸方向,“毛主席為什麼還不來呀!”不一會,小車開至兒童橋前50米處停了下來。幾百雙眼睛盯住車門,都想第一個看到毛主席。車門開了,毛澤東下車了,少先隊大隊長蔣含宇和學宣委員彭淑清,雙雙走到毛澤東身前,舉手行了少先隊禮,同時獻上兩束鮮花。毛澤東接過鮮花,慈祥地問道:“今年多大,讀幾年級?”“14歲,剛上國中二年級。”兩人齊聲回答。毛澤東滿意地點了點頭並鼓勵他們:“要努力學習,爭做三好學生。”緊接著,龐昌成上前同毛澤東握手,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向毛澤東介紹:“這是學校校長。”
兩名少先隊員跟隨毛澤東左右,人群簇擁著毛澤東向學校走去。師生們的掌聲、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紅花、紅霞、紅領巾,映紅著張張笑臉迎接毛澤東。毛澤東一邊走,一邊揮手向人群致意。當他發現站在校門南側學生後面的教師李兆棠,年紀稍大,個兒較高,便轉身走近跟前握手問道:“你是先生嗎?”沒有思想準備的李兆棠老師,不知說什麼好,只應答一聲“是先生”。
快到校門了,毛澤東駐步,抬頭望了望校門上“韶山學校”4個大字,微微地笑了笑。
進了校門,毛澤東站在操坪的一端向四周環顧。看到左右兩棟教室入門處白粉牆上端書有“國小部”、“中學部”時問道:“咯是國小,還是中學?”“這裡原來是國小,1956年開始招收國中班,以後還準備辦高中。”學校負責人回答。“噢!原來咯是一所戴帽子的學校(當時國小招收國中班叫戴帽),你們是要搞‘一條龍’口羅”。繼而毛澤東指著兩名少先隊員說:“那你們就是帽子底下的人口羅。”說得大家一陣歡笑。
這天天氣晴朗,陽光灑滿校園,雖是上午八九點鐘,但氣溫卻在30℃左右,毛澤東的襯衣微露汗漬。蔣宋仁老師很快搬來一把黃色木靠椅請毛澤東坐。毛澤東握著他的手說了聲“謝謝”坐下了。蔣宋仁老師年紀輕,個頭不高,脖子上常系一條紅領巾。毛澤東問道:“你在這裡搞什麼工作?”“我在這裡擔任學生團隊工作。”蔣宋仁回答。“你是學生的頭、孩子王,青少年工作很重要。”毛澤東強調著說。
“要不要沏杯茶給主席?”有人問陪同人員。“主席還沒吃早飯,很快就走,等下還要和你們照相。”陪同人員回答。一聽毛澤東要和大家照相,頓時,整個校園沸騰起來了,師生們紛紛朝指定的地方跑去。不一會,大家在中學部斜坡處排好了隊。
毛澤東抽了支煙,起身向人群走去,轉過身站在人群前面的正中間。蔣含宇立即走到毛澤東跟前,莊嚴地行了個少先隊禮,解下脖子上的紅領巾,踮著腳跟,敏捷而熟練地給主席繫上。這時,校園裡又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毛澤東撫摸著胸前的紅領巾和藹地問蔣含宇:“你真的把紅領巾送給我啦?”“真的。”蔣含宇懇切地回答。接著,毛澤東向大家說:“他把紅領巾送給我,那我就把它帶到北京去了。你們看,我又年輕了,變成少先隊員了。”毛澤東生動有趣的談話,說得滿場的人都笑了,毛澤東也笑了。
時間已近10點,陪同人員告訴毛澤東:“快10點了,您該吃早飯了。”“他要我去呷早飯了,你們同不同意?”毛澤東用商量的口吻問大家。師生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說了聲“同意”。
毛澤東登上石梯,經花圃小徑繞道教室東頭往松山走去,師生們有的跟隨,有的經教室大門來到走廊歡送毛澤東,個個激情滿懷,興奮不已。毛澤東穿過籬笆門,仍不時回頭招手致意。師生們目送毛澤東走遠了,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現在,韶山學校正按照毛澤東題寫校牌時的預言,已發展成為省級重點高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學校題名

韶山國小解放前學生僅40人左右,1952年增至154人。為滿足貧苦農民子女入學的要求,非新建學校不可。在討論新建學校的過程中,教師們首先想到的是請毛澤東題寫校牌。校長熊澤民代表學校和師生向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請他為即將興建的學校題寫校牌。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回信云:“毛主席工作很忙,不能為你校題詞。”收到中辦的回信後,教師們感到非常失望,並猜測認為,定是毛澤東沒有看到學校的信,不然,不會不寫的。當韶山國小被確定為國小五年一貫制試點後,國家同意撥款新建學校。乘新建的東風,熊澤民決定請毛宇居專程赴京請毛澤東題寫校牌。
毛宇居是個熱心人,當熊澤民提出請他赴京求毛澤東題寫校牌時,他當即應承下來,並說:“萬事宜早,近日就啟程。”
1952年11月2日,毛宇居邀同毛澤東的表兄文梅清,帶著家鄉人民的期望,興致勃勃地從韶山啟程,9日下午抵達北京,住永安飯店。第二天,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了他們。故舊重逢,倍感親切。當毛宇居匯報家鄉教育情況,說明此次來京任務後,毛澤東高興地說:“這好哇!國家搞建設,需要各方面人才,人才從哪裡來?靠發展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嘛!” 毛宇居點頭稱是。“學校建在什麼地方?”毛澤東接著問。“張家山。”毛宇居回答。毛澤東一聽說張家山便稱讚道:“張家山那個地方好,空氣新鮮,環境雅靜,是最好讀書的地方。小時候我就在那裡放過牛哩!”並鼓勵毛宇居:“賢者多勞,你是教書出身的,該多出點力。”“這個理所當然囉。” 毛宇居問:“我來京前,學校曾寫過信給你,可能你沒看到。”“秘書這些人,就是怕麻煩我。”毛澤東接著問:“寫什麼名稱好?”“我們只辦國小,寫‘湘潭縣韶山國小’吧!”毛澤東提起筆來,突然又放下筆說:“為什麼硬要叫國小呢?學校將來發展,可以辦中學、大學嘛!還是叫‘韶山學校’好。這樣,不就一次寫全了嗎?”毛宇居恍然大悟,連聲道好。毛澤東第二次提起筆來,首先寫了張行書帶草的,大概他認為,目前是國小,草字對學生影響不好,接著又寫了一張正楷的,供家鄉人民選擇。毛宇居老人選擇了後者,小心翼翼收好後,握手告別,帶回了韶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