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心性

音樂與心性

《音樂與心性》是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松齡。

基本介紹

  • 作者:王松齡
  • 出版時間:2022年3月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328 頁
  • 字數:220 千字
  • ISBN: 9787101155501
  • 定價:48.00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藝以修心的音樂教育哲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音樂藝術是人類具有普遍性的文化樣式,是一個可以貫通古今、連結中西的文化領域,又是與每個人生命體驗直接相關的心靈家園。在古典觀念中,藝術是德性修養的門徑;近代以來,音樂與道德割裂開來,反而迷失了方向。
本書中心問題為“音樂藝術如何改善人的心靈”。分為上下兩篇,一反一正,先駁後論。上篇以祛除疑誤為主,援用中西方哲學資源和音樂實踐體驗,掃清認知積霾,重新樹立“為人生而藝術”的認識。下篇則正面論證音樂轉化心性的理諦,闡明音樂如何作用於心靈,音樂培育道德和完善人格的根據何在。最後縱論音樂對於修身育人的優勢和局限。
全書嘗試為音樂育人奠定一個貫通而深入的思想基礎,以期重煥藝術的人文精神內涵。

圖書目錄

序 辨惑明道 哲藝相論 修海林
緒言
上篇 祛疑辨正:從“為藝術而藝術”到“為人生而藝術”
第一章 藝術哲學辨惑:藝術純粹性的偏失
第一節 藝術是非理性的么
第二節 反思形式主義
第三節 音樂只求美而不求善么
第四節 對直覺的辨析
第五節 音樂只圖感性快樂么
第六節 藝術只傳遞情感么
第二章 道德哲學辨惑:藝術必須遠離道德么
第一節 回到美德倫理
第二節 藝以修心是否為功利主義
第三章 “純藝術”觀念的源流
第一節 藝術界:浪漫主義至唯美主義主張“純藝術”的來由
第二節 哲學界:康德至克羅齊等美學觀認同“藝術自律”之衷懷
第三節 中國知識界接納“純藝術”的緣起
下篇 明體達用
第四章 音樂與心性綜論
第一節 追溯樂教的文化之源
第二節 心性層次概說
第三節 音樂的教養方式
第五章 暢情與導善
第一節 喚起:悅以導情
第二節 抒放:宣以易情
第三節 中和:廣以安情
第四節 充盈:厚情全德
第五節 禁情與主情之爭
第六節 禁情與主情的和解
第六章 誠意與明志
第一節 “意”與藝術真誠
第二節 誠意的更深內涵
第三節 明志暢懷
第四節 求真與求善
第七章 養性與體道
第一節 由雜歸一,收斂身心
第二節 希聲而靜的無心之樂
第三節 藝以臻道
第八章 樂契約:社會融入與人我和洽
第一節 共鳴:相通而合一
第二節 歡洽:和樂而相諧
第三節 化民成俗
第四節 由己及人
第九章 寓教於樂之優勢與局限
第一節 音樂於心性修養的優勢補議
第二節 音樂於心性修養的局限
第三節 善用音樂,升華藝術
主要參考文獻/317
後記

編輯推薦

1.問題意識:禮樂教育在當代社會如何發揮作用。禮樂教化在中國有幾千年傳統,卻在近現代迷失方向。禮樂制度封存於歷史掌故之中,禮樂精神在當代政治文化和社會科學體系中幾乎失語,社會生活中長期匱乏中正和雅、能凝聚並淨化大眾情感的公共音樂生活。作者以問題意識試圖探索解決這一癥結的哲學理路。
2.現實意義:生活中如何妙用音樂。從事藝術不是為了炫技,不是為了享樂,而是有著對終極價值的仰望和淨化心性的追求。國內外音樂教育界很強烈地意識到目前技術至上、人文缺失的弊端,需要在本體論的意義上扭轉“為藝術而藝術”的思路,轉向“為人生而藝術”。
3.哲學資源和藝術實踐豐富生動。運用大量哲學理論、藝術實例、音樂體驗,如古今中外哲學家孔子、荀子、王陽明、席勒、尼采等,音樂大師如莫扎特、梅紐因、鈴木鎮一、傅聰等,他們對音樂育人的肯定和對音樂現狀的擔憂,無不顯示了音樂教育的大有可為。

作者簡介

王松齡,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講師,現為貴州大學副教授,孔學堂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