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感統

音樂感統”是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作曲家陳澤銘教授所創立的。“音樂感統”指將感統訓練遊戲化,同時與特定音響形態的音樂進行融合,集趣味性、愉悅性、審美性、增效性為一體的感統訓練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音樂感統
  • 外文名:Music Sensory Integration
  • 方法:傳統音樂治療
  • 創立人:陳澤銘教授
音樂感統簡介,音樂感統意義,音樂感統教材,

音樂感統簡介

在國際上,Music Sensory Integration一詞主要指的是傳統音樂治療的方法。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將音樂與專指的感統訓練完全相融合的理論與實踐。陳澤銘教授創立的“音樂感統”則是根據感覺統合訓練的原理與動作、感受特性,根據聯覺原理,為各種訓練項目創作音響形態與之相對應的音樂,將音樂完全與感統訓練相融合,而不是在感統訓練中播放某些背景音樂這種簡單相加的方式。它套用到一部分音樂治療的原理和手段,而又不局限於音樂治療。

音樂感統意義

“音樂感統”增強了感統訓練以往比較薄弱的聽覺訓練部分,而且因為音樂聽覺信息的豐富性,也強化了聽覺訓練效果。
再者,“音樂感統”使感覺統合訓練有了趣味性和愉悅性,以往感覺統合訓練往往很機械,許多孩子們感覺很痛苦,訓練的同時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焦慮,而音樂感統訓練過程伴隨著音樂,同時加進了角色扮演等有趣的方式,使孩子們在很快樂和很愉悅的過程中完成訓練項目。
以往,在感統訓練中,那種乾巴巴的訓練往往讓孩子潛意識中覺得自己是個“問題孩子”,而音樂感統訓練則有效地呵護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由於音樂感統所配套的音樂音響形態,是根據感統訓練的目標和訓練動作的形態而創作的,包含了其它音樂治療方式的原理,它運用了聯覺原理,將音樂的音響形態對應訓練中的動作形態,使效果得到擴大和加強。
音樂感統將神經學範疇和心理學範疇進行無縫對接,從解決神經科學的問題入手,進而從心理角度加強了注意力、情緒控制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聽覺信息轉換能力、語言能力、記憶力等等方面進行提升,從而使感統訓練真正落實在提升兒童的學習能力這一目標上。
音樂感統訓練中,由於所配套的音樂都是適合小朋友欣賞的音樂,而且訓練活動中加進了欣賞環節,使孩子們在訓練的同時加強了音樂審美能力。
聯覺是人類共有,又非常重要的思維環節,聯覺的發達與否,直接決定思維的靈敏度。但是這一種心理現象同時又需要激發。由於音樂感統的音樂音響形態和動作形態的對應性,從而又能激發孩子們的聯覺,使孩子們的思維敏捷度得以提高。
音樂感統從多種感官的信息輸入出發,設計以音樂遊戲為基本形式的訓練方法,貫徹了多重感官聯動的教育理念,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從各自的智慧型強項角度感知和認知事物,所以,音樂感統又體現了多元智慧型觀的科學性。
音樂感統作為一種手段,豐富了音樂治療和音樂養生的形式。

音樂感統教材

嬰幼兒教育是從感知,進而發展情感、認知與能力、技能。陳澤銘教授及其團隊開發的《音樂感統》和《成長音樂》正是根據這一規律安排教育內容和手段的。
是不是問題兒童才訓練感統
許多人以為,有感統不良的孩子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實際上每個孩子都需要進行感統訓練。我們所說的感統正常,實際上是取一般孩子的水平為衡量標準的。如果孩子的感統水平特彆強。傑出人物如科學家、舞蹈家、球星、雜技演員、音樂家等等,他們的感覺統合在某一方面就是超常的。感覺統合水平高是學習與工作效率的基礎。因此,普通的孩子也需要相應的感統訓練。當然,理想的方式是集趣味性、愉悅性、審美性、增效性為一體的訓練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