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修養

音樂修養

音樂基本修養包括樂理、視唱練耳、節奏訓練等內容,是一套系統的理論知識, 是各類音樂院校入校必考內容及在校生必修課程。從小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能有效地開發智力, 挖掘人的音樂潛力,並能對學琴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音樂修養
  • 內容:樂理、視唱練耳、節奏訓練
  • 類型:理論
  • 隸屬:各類音樂院校入校必考內容
簡介,三個層次,

簡介

第一個特點,是作用最早。人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母親都會對她的孩子唱搖籃曲或者催眠曲,就是一個無可辯駁的明證。事實上嬰兒在未出娘胎的時候就能夠對音樂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和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人都具有音樂天賦。除了音樂,嬰兒出生以後只要睜開眼睛,還能夠直接感受圖形(顏色、線條等等)——即美術。而語言和文字毫無疑問都必須經過後天學習,要排在音樂和美術之後了。
第二個特點,是作用最直接。音樂對於人的作用不僅發生最早,而且作用也最直接。語言和文字都屬於第二信號系統,要經過理解、聯想、轉換等一系列心理過程才能作用於人的心靈。只有音樂是直接打動人心,不通過任何的中介,不需要任何的轉譯。古老的“禪”學有一句口號,叫做“直指人心”,我想,只有音樂也稱得上這四個字。從這一特性來說,藝術門類似乎應該這樣排隊:音樂,美術,文學,其他綜合藝術。

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智慧型和心理素質的鍛鍊。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從“練琴”說起。
1. 注意力的集中與分配。大家都知道演奏樂器的過程必然是要集中注意力,因而能夠得到注意力集中的鍛鍊。但是演奏樂器時注意力不但要集中,尤其要分配,再簡單的樂曲,也有旋律、低音、織體等不同音樂成分,也有音高、節奏、音量、音色、演奏方法等不同因素的配合,更不用說復調性質的多聲部樂曲了。只要比較完整地彈奏一首樂曲,就必然已經進行了注意力的集中與分配的心理素質訓練。我們知道,能不能合理的、有效的分配注意力,無論從事學術、事業或管理、領導工作,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和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
2. 知覺與動作的配合與協調。演奏音樂不是機械的節奏、音高與力度的拼合。演奏音樂靠的是感覺,有音樂的聽覺,有手指、手臂以至整個身體動作的感覺,還有內心的節奏感、位置感,以及更高層次的情感、意境等等,良好的音樂演奏是這些不同的知覺與動作的巧妙的、天衣無縫的配合與諧調。這不是單純的“智力”,也不是單純的“體力”或“靈敏”,在單純的閱讀或者計算中得不到這樣的鍛鍊,在單純的體育活動中也得不到這樣的鍛鍊,除了音樂以外,大概只有舞蹈了——但是舞蹈首先離不開音樂,舞蹈的過程首先就是音樂的過程。
3. 空間、時間觀念的拓展。音樂是時間藝術,時間是度量音樂的基本尺度之一。再也沒有哪一種藝術像音樂那樣重視時間上的精妙配合了。雕塑和建築是現實空間的三維藝術,音樂是虛擬空間(聲音的想像空間)的三維藝術:音的節奏運動是橫坐標,音的音高變化是縱坐標,在現實的(非譜面)的音樂中,尤其是在樂器與人聲的合奏、合唱中,音的“遠近”所造成的效果則構成了第三維——深度的座標。經常置身於音樂中的人,也就是經常置身於精妙的音樂時間“流”和音樂三維空間的人,空間、時間觀念很自然地得到加強。而空間、時間觀念,在高深的物理、數學、化學、天文學等學科研究中,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4. 毅力與耐力的鍛鍊。大家都知道在練琴的過程中,為了一個技術細節重複練習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是很平常的事。為了將一首樂曲的速度由每分鐘120拍提高到124拍,更不知道要花費幾小時、幾天的功夫。除了體操和芭蕾以外,我真想不出還有什麼能使人們得到那么好的毅力和耐力的鍛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在練習(播種)時需要毅力和耐力,演奏(收穫)時更加需要毅力和耐力——這樣的情形在寫作和繪畫中是不會有的。音樂給予人是更苛刻的磨練呢,還是更深沉的幸福呢?有誰說得清?但是毅力和耐力——如果把它們說成是一個人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素質,我想是不過分的。
5. 分辨能力和記憶能力的鍛鍊。分辨和記憶可以說是人的智力發展的“細胞”——基礎能力,在分辨的基礎上才能認識,在記憶的基礎上才能比較、分析、思考。音樂的各個要素(音高、音強、音色、節奏、速度等等)在音樂進行的過程中呈現出動態的無窮無盡的千姿百態,遠遠超過語言的描述能力,經過聽覺直接作用於人的心靈。指揮家能夠聽出演奏中的瞬間失誤,鋼琴家能夠感覺到指觸間的細微差別,提琴家能夠把握住音色上的準確控制,作曲家能夠體察到和聲里的點滴新意:音樂隨時調動著人的反應、錘鍊著人的分辨和記憶的能力。音樂感知能力的基礎就是音的分辨和記憶;音樂基礎課程——聽辨、模唱、聽寫等——更是對於分辨和記憶能力的直接訓練。
6. 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諧調與發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把握地實現背譜演奏,至少要同時用到四種記憶,第一是音樂(聲音)的記憶,聽覺上的音樂“流”的運動;第二是樂譜(圖像)的記憶,一幅幅具有內在聯繫的圖形的轉換;第三是手指動作(運動)的記憶,肌肉和關節的運動進入潛意識的記憶,使得在瞬間的“走神”中演奏仍然能夠繼續;第四是音樂結構(邏輯)的記憶,旋律的重複與變化,和聲功能的規律化、程式化的序進,曲式的發展與再現,等等。這四種記憶,既有形象思維,又有邏輯思維,音樂使得這兩種思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這種思維方式,正是二十一世紀的新人最需要的思維方式,也是既往許多大科學家、大政治家和具有綜合性巨大成就的人所具有的思維方式。在當今世界,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是做技術工作還是研究工作,是做具體工作還是領導工作,要想大有成就,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具有這樣的思維方式,以開闊的思路,豐富的想像,不循常規的見識和勇氣,在必要的環節跳開邏輯思維的束縛,用創造性思維取代複製性思維。音樂在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沒有其他任何藝術形式或學習方式能夠替代。
上述第一個層次是最基礎的層次,也是自然而然產生作用的層次。
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的作用的第二個層次是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提高音樂修養和一般文化、歷史修養。音樂的這個方面的功能,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稱道。古代中國文人把“琴棋書畫”作為基本修養,“琴”就是音樂,擺在第一位,可見位置之崇高。歷史上西方知識分子普遍重視音樂學習,主要也是出於這個層次的認識。
在這個層次上我們應該注意兩點:
1. 音樂在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音樂對於人的心靈和智慧的淨化和升華,必須是、只能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音樂對於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這是長期效益,終身效益,一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一個“春蠶到死絲方盡”的過程。
2. 音樂對於人的作用,只能是按照音樂所特有的“直指人心”的特點,通過音樂聽覺作用於人的心靈而實現。歌詞不是音樂,作者簡介不是音樂,背景圖片和名人語錄等等統統不是音樂,絕不能套用文學的欣賞方法,絕不能以這些學習音樂的輔助手段來取代音樂本身。
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的作用的第三個層次是更深入的、涉及人的創造性和社會性的層次,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關於增強想像力和創造力。
音樂的這個方面的作用完全是由於音樂的本性:由於音樂的非具象性(音樂是聲音,看不見摸不著)、非理念性(音樂本身並不傳遞概念、定義、邏輯、結論之類可以使人“懂”的理念信息)、不確定性(無論欣賞或演奏,無論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永遠不會象數學那樣具有精確和惟一的秉性),以及“直指人心”(不經過任何的中介和轉譯)的特性,使得人們在欣賞、表演、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擁有最廣闊、最自由的想像空間和創造空間,促使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最廣闊、最自由的發展。
第二個方面,關於豐富人的情感。
人與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不在於直立,不在於智商,而是在於情感。只有人,才有人的情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人類獨有的。工業革命時代有人提出“人是機器”,正是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局限,背離了人的本性。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人的情感對於一個完備的、健康的人的作用,對於一個正常的、持續發展的社會的作用,越來越被學者、官員和公眾所認識。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遠不能被語言所複述,永遠不能被其他藝術形式所替代。音樂對於人的情感需求、情感發展方面的獨特的、獨到的作用,主要還是根源於音樂“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古代哲人歷來重視音樂對於人性的影響。
第三個方面,關於社會組織能力與適應能力。
1. 音樂的合作性——音樂形式中有很多集體合作的項目,例如重唱、合唱、重奏、合奏,除了鋼琴等少數樂器有真正意義上的“獨奏”(一個人表演)而外,其他樂器的獨奏經常需要有另外一件或多件樂器進行“伴奏”。我們只要和美術、文學稍加比較,就很容易理解音樂的合作性。人們參與合作性的音樂活動,不但在組織過程中得到了社會組織能力與適應能力的鍛鍊,更重要的是能夠使人在演奏、演唱音樂即融匯在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個體與整體、個體與個體的協調、均衡的感覺,這是非常獨特、非常珍貴的體驗,對於人格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2. 音樂的交流性——音樂表演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即使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要面對老師回課,要與老師交流,還要參加比賽,參加演出,直接的對象都是人,目標都是通過音樂與人交流。舉個例子說,演奏時“臨場發揮”好不好,實質就是一個心理素質問題,人與人協調、適應、交流能力的問題。音樂的這種交流性和美術、文學是很不一樣的,對於人的素質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
3. 音樂的社會性——音樂自產生以來,就具有強烈的社會功能,具有很強的交際性,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人的誕生、成長直到死亡,學習、婚嫁、戰爭、慶典,幾乎所有的重要社會活動都伴隨著音樂。因此,人們參加音樂活動,經常就會置身於一定的社會環境,參與一定的社會交往,從而得到多方面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的發展,增進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這就是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的作用的第三個層次,應該說這是最重要的層次。如果說第一個層次的作用可以“自然而然”的獲得,那第二、第三個層次能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則與我們對於音樂和音樂教育的認識,音樂教育的思想和觀念、內容和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前我國音樂教育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少,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的作用。音樂教育的改革任重道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