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山東聊城市韓集鄉(聊城市)是中國山東省
聊城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下轄的一個
鄉鎮級行政單位。
1984年7月改為聊城市韓集鄉至今。2005年,行政區劃面積5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70公頃,轄37個行政村、55個自然村,總人口27112人。牛(角店)聊(城)路、王(公)顧(官屯)路、教(場鋪)韓(集)路從境內通過。境內有茌新河、趙牛河、聊城位山引黃第一乾渠、聊城樂平鋪分乾渠等河渠。2011年
行政區劃
草廟楊村、張會所村、南蔣莊村、西韓集村、東韓集村、鐵咀吳村、陶海子村、石海子村、大楊村、陳欒村、老戶王村、遲橋村、賈莊村、季寺村、高垣牆村、張慶雨村、劉高莊村、張徐村、門李村、尹莊村、前李村、鄒莊村、沙楊村、怪李村、季古棚村、後姜村、前姜村、王鄂村、曹莊村、仇陶村、大白村、牛莊村、莫莊村、劉望海村、朱樓村、趙莊村、吳碉村。
經濟概況
科技興農
葦箔加工業是聊城市韓集鄉的傳統產業,該鄉的草廟楊、西集、老戶王、鄒莊,前姜等村90%的農戶從事編織或販運葦箔。20年前鄒莊村杏樹風靡一時素有杏花村美譽。品種多樣 成為當時農業農村致富以主打產業、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力爭將其做大做強,經過8年的努力,葦箔加工和販運成了部分村農民增收的主渠道。2005年,全鄉農業總產值2.1億元,糧食總產317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3142元。
1986年以來,韓集鄉黨委、政府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斷加大農業投入,致力打造“東菜西林”兩大產業。鄉東部土地肥沃,水澆條件便利,農民有種菜的傳統。2005年建大中小拱棚4100餘個,冬暖式大棚2700餘個,畝均效益4000餘元;種植黃花菜280公頃。西部古漯河故道土地沙化嚴重。2004年,鄉黨委、政府形成了“綠化古漯河,打造生態林,形成主產業”的工作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共植樹260萬株,建生態圍林11處、生態片林433.33公頃。
主導產業
2000年以來,鄉黨委、政府解放思想,努力抓好民營經濟,形成了白酒釀造、鋁型材加工、機件鑄造、鋼管制造等主導產業。2014年山東聊城市高新區韓集鄉規劃的聊城市創業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 大量企業紛紛入住 聊城韓集正在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未來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聊城市韓集鄉黨委、政府採取靈活有效的籌資方式,依據“高標準,高起點,全局規劃”的原則,大力促進小城鎮建設,鄉駐地的兩條主要街道全部蓋起了歐式、仿古式樓房,小城鎮面貌煥然一新。2004年鄉黨委、政府籌資200餘萬元,修柏油路32.5公里,改變了西管區10個村“晴天一路沙,雨天一路泥”的狀況。2005年籌資180萬元,拓寬改造了教場鋪至韓集的公路。到2005年底,全鄉通油路的村達到94%,通自來水村的達到87.50%,有線電視入村率100%、入戶率48.3%,電話入戶率78.3%,有行動電話3000餘部。
科教文衛
2005年,有初級中學1處,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980人,教職工69人。中心國小5處,在校學生1160人,教職工96人。幼稚園13處,在園幼兒370人。衛生院1處,病床40張。農村衛生室32個,醫護人員82名。
歷史文化
聊城市韓集鄉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傑地靈。鄉政府南3公里處的高垣牆村,是秦、漢、晉時期聊城縣城所在地。遲橋村西200米處有孟嘗君遺址,清初建有二孟廟,合祀孟子與孟嘗君。孟嘗君是戰國時期齊國宰相,“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養食客三千,廣羅天下奇才。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風景名勝
正在建設規劃的古漯河生態旅遊度假區
著名人物
戰國“四君子”之一孟嘗君 南朝名將檀道濟 王維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韓集鄉政府(於韓路東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