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竹軍

1964年出生於江蘇省東台市,研究員。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87年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碩士畢業,1997年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1年~2002年在紐西蘭Insitute of Geological & Nuclear Sciences(IGNS)進修學習。1995年和1997年兩次赴日本開展合作研究;1999年8-9月間參加中國地震局赴土耳其伊茲米特7.4級地震現場考察專家組。主持過多項國家科技部、國家計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在國內外發表過30餘篇論文。多年來,在野外活斷層調查的基礎上,注意研究強震發生的構造環境。開展GIS技術在活斷層分段、第四紀覆蓋平原區隱伏活動構造等方面的套用研究。為了彌補目前地震危險性機率方法中固有缺陷,首次完整地提出一套確定設定地震的技術 方法。在紐西蘭惠靈頓地區和中國西北地區開展斷層間相互作用與地震觸發機制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竹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
  • 職業:中國地震局研究員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經歷,代表論著,

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地震活動斷層地表破裂帶或強變形帶評價;
2、青藏高原東緣(馬邊斷裂帶)最新構造變形樣式、活動速率與地震危險性;
3、地震小區劃研究。

主要經歷

2003年11月至今,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2002年2月—2003年10月,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副研究員;
2001年2月—2002年 2 月, 紐西蘭地質與核子科學研究所, , 訪問學者;
1997年12月—2001年1月,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副研究員;
1989年9月—1997年12月,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1987年9月—1989年 8 月,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實習研究員。

代表論著

1、南北地震帶北部5次(1561~1920年)M≥7級地震觸發關係研究,地球物理學報-2008年6期,SCI;
2、滇西北麗江盆地北部區第四紀時期的左旋剪下拉張,科學通報-2005年4期,SCI;
3、Active blocks and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in North China region (華北地區活動地塊與強震活動)地球科學英文版-2003年z2期,SCI;
4、The concealed active tectonic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s revealed by drainage densit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1(9): 989-998,SCI;
5、Possible reduction of earthquake hazard on the Wellington Fault, New Zealand, after the nearby 1855, M8.2 Wairarapa Earthquake and implication for interpreting paleoearthquake intervals,Annals of Geophysics,46(5):1141-1154,SCI;
6、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of occurring the February 3, 1996 Lijiang M=7.0 earthquake, Yunnan Province(1996年2月3日雲南麗江7.0級地震發生的構造環境);地震學報:英文版-2004年4期,EI;
7、初析西秦嶺北緣斷裂帶鳳凰山—天水斷裂晚更新世晚期以來的活動特徵,地震學報-2001年2期,EI;
8、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2級地震的構造條件研究,地震學報-1996年4期,EI;
9、新生地震構造帶——馬邊地震構造帶最新構造變形樣式的初步研究,地質學報-2009年2期,核心刊物;
10、湖南常德地區桃源推測隱伏斷層是否存在?地震地質-2006年1期,核心刊物;
11、斷層間相互作用與地震觸發機制的研究進展,中國地震-2003年1期,核心刊物;
12、江淮地區布格重力異常與中強地震發生的構造環境分析,中國地震-2002年3期,核心刊物;
13、隱伏活斷層未來地表破裂頻寬度與位錯量初步研究,地震地質-2002年4期,核心刊物;
14、青藏高原東緣禮縣—羅家堡斷裂帶晚更新世以來的活動性分析,地震地質-2001年1期,核心刊物;
15、伊茲米特地震發生的構造環境分析,國際地震動態-2000年1期,核心刊物;
16、伊茲米特地震地表破裂帶和發震構造特點,國際地震動態-2000年1期,核心刊物;
17、城市震害預測中設定地震的確定問題,中國地震-1999年4期,核心刊物;
18、如何確定對場地地震危險性貢獻量最大的潛在震源區,地震地質-1999年4期,核心刊物;
19、首都圈震害環境質量評價:地理信息系統的套用,地震地質-1994年3期,核心刊物;
20、滇西北伸展構造區的構造特點及其動力學研究所,中國地震-1993年2期,核心刊物;
21、太陽羅盤在古地磁研究中的套用,地震地質-1992年2期,核心刊物;
22、北京市裕民里小區震害預測中設定地震的確定問題,構造地質學-岩石圈動力學研究進展文集-1999,文集;
23、北祁連山塊體現代運動學特徵,北京大學國際地質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文集;
24、Surface deformation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May 12, 2008 Wenchuan M8 Earthquake, at Yingxiu Town of Sichuan Province,China. Sci China Ser E-Tech Sci, Vol. 51(zkii): 154-163.SCI-通信作者;
25、川南馬邊地區新生代抬升過程的裂變徑跡年代學研究,中國科學,38(5):555-563.SCI-通信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