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華 男,韓寶華生,天津人。中共黨員。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
基本介紹
- 本名:韓寶華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時間:1940
- 性別:男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教員,簡介,主要貢獻,中國檔案文獻編纂史略,檔案文獻編纂學教程,檔案定義與本質屬性,國民黨左派人士,京瀚軒書畫院副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教員
簡介
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助教,北京醫學院教員,天津師範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教員。現任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
主要貢獻
自著有《檔案文獻編纂學綱要(初稿)》、《檔案文獻編纂學教程》;合著有《檔案文獻編纂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及國家教委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檔案文獻編纂學》、《檔案編研概論》(獲中國檔案學會科研成果二等獎)、《中國檔案文獻編纂史略》等教材;發表有《論檔案文獻編纂學學科體系的建構原則》、《回顧與展望:發展中的檔案文獻編纂學》(獲中國檔案學會科研成果三等獎)、《走向共享:中國的檔案文獻編纂》、《再論檔案定義與檔案的本質屬性》等論文;編輯有《文獻編纂學參考資料》、《檔案文獻編纂學參考資料》;合編有《帝國主義與膠海關》、《檔案編纂新論》;主審有《佳句秀語大辭典》、《檔案管理精覽·檔案文獻編纂與研究》;曾參與《中國大百科全書》、《檔案學詞典》、《中國檔案文獻辭典》部分條目的編寫工作;合譯有《蘇聯檔案工作理論與實踐》。
中國檔案文獻編纂史略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全書分九章,從先秦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我國歷史上各朝代的檔案文獻編纂工作,包括各種史料的編纂和對重大編纂活動、重要的文獻彙編成果的深入分析評價,並探討了檔案文獻編纂的形成與發展。全書批判地繼承了我國檔案文獻編纂的歷史遺產,總結了現實經驗。可作為高校檔案專業必修課教材。
檔案文獻編纂學教程
一、檔案的第一次整理
檔案作為人類知識的信息資源,必須經過人們不懈的開發、才能將檔案信息加以利用,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手段很多,最基本的措施是對檔案的一次整理,即將檔案檔案進行收集、分類、立卷、排列、編目、鑑定、編制檢索工具以及進行統計等等。其目的是方便讀者利用,保護檔案原件,儘可能地延長檔案的壽命。檔案的第一次整理屬於檔案館(室)的基礎工作。
二、檔案的第二次整理
檔案編纂者根據一定的專題,對有關檔案進行查選,並進而加以考訂、加工等一系列編輯工作,以保證編纂公布的檔案文獻的系統性、全面性,這就是檔案的第二次整理。
檔案的第二次整理必須在檔案的第一次整理基礎上才能完成,只有檔案的第一次整理工作做的徹底,檔案的第二次整理才有保障。同時檔案的第二次整理又是第一次整理的高級階段,它反過來又可以檢查第一次整理工作。
檔案定義與本質屬性
檔案定義的研究,應該是檔案學研究的一個永恆的課題。定義,甚至是基本定義,尚未成為“最終的、最完備”的定義,是科學研究中常見的正常現象。有關定義的討論、修正、爭鳴,正反映著人們隨著實踐的發展,隨著認識的深化而不斷探尋真理的高度能動性和責任心。從檔案學歷史上檔案定義提出、修正。
檔案定義的研究。應該是檔案學研究的一個永恆的課題。定義.甚至是基本定義,尚未成為“最終的、最完備”的定義,是科學研究中常見的正常現象。有關定義的討論、修正、爭鳴,正反映著人們隨著實踐的發展.隨著認識的深化而不斷探尋真理的高度能動性和責任心。從檔案學歷史上檔案定 。
國民黨左派人士
韓寶華(1878—1930),字劍青,安吉小溪口蝦村人。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補安吉縣博士弟子員。目擊時艱,毅然放棄舉子業。在小溪口創辦安溪國小,開創鄉里新學之風。宣統元年(1909),入浙江省自治研究所,學成歸里,被推選為安吉縣議會議員。1913年,進杭州政法專門學校,攻讀法律。畢業後,任江蘇、湖南高等審判廳書記官。1918年,在杭州設律師事務所。1922年,當選為浙江省憲法會議議員,參與草擬浙江自治憲法工作。1926年3月,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成立,任執行委員、工人部長和杭州市總工會主席。同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奉命參與策動浙江省省長夏超起義,宣布浙江省獨立。10月起義失敗後,隻身逃離杭州,在北伐軍東路軍總部參贊軍務,引領東路軍由江山入浙。1927年2月,浙江省臨時省政府成立,受國民黨中央指派,任浙江省政府政治會議委員、政務委員,兼任省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蔣介石下令改組浙江省政府,搜捕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寶華幸免於難,輾轉長興、廣德,後隱居上海。目睹國事日非,國難益亟,憂憤成疾,於1930年病逝於上海。
京瀚軒書畫院副院長
韓寶華,筆名醉石,1950年出生,北京職業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篆刻家。擅長工筆畫、寫意畫、油畫、蠟染、書法。韓寶華幼年喜好繪畫、寫字,經常得到父親的同學、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親自指點。文革期間,他臨摹了祖父、父親收藏的名家字畫,由寫意畫到工筆畫,再到油畫。經過30多年的磨練,各類畫法技巧日臻成熟。他的寫意畫筆墨簡練、蔬密有致,韻味四溢;工筆畫筆法精謹細膩,造型逼真生動,呼之欲出。尤其擅長畫工筆老虎、獅子、公雞和荷花。現任中國藝術文化普及促進會專業人才管理髮展中心特邀顧問,世界華人總會詩書畫畫院高級美術師、京瀚軒書畫院副院長、北京書協會員。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大展,並榮獲特等獎,金獎,銀獎等獎項。作品發表於《中國書畫家報》、《作家報》《中國演員報》、《中華財富報》、《科技信息報》、《大眾閱讀報》等數十家報刊及入編許多書畫典籍。《中央數位電視台》、《北京通州電視台》做了相關專訪報導。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宋慶齡基金會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藝術館和收藏家收藏。近年來,他還研究民俗文化,把中國傳統書法、繪畫與“福祿壽喜”的民俗文化融於一體,獨創出造型奇特、圖文精美的“百福百祿百壽百喜團圖”、生肖圖等,給中國的書法史添上了一道亮麗的風采。他的佛教題材的書畫作品在琉璃廠、潘家園的畫店內得到了不少中外顧客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