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跡 家世與公職生活 韋帕薌的父親“提圖斯·弗拉維烏斯·培特羅”屬於羅馬的
騎士階級 ,曾在前1世紀的
羅馬內戰 中擔任過
龐培 陣營內的
百夫長 。
法薩盧斯戰役 失敗之後,提圖斯逃回家中,後來獲得赦免並退伍,便從事於商業活動。他的母親“維斯帕西婭·波拉”則是出身於努爾西亞(Nursia,即當代的努爾奇亞Nurcia,此地原為
薩賓人 的領域)的地方
望族 。他們生有兩個兒子,長子撒賓努斯,次子則是提圖斯(即後來的皇帝韋帕薌)。9年,韋帕薌出生於薩賓地區的列阿特城,不久之後,韋帕薌的父親過世,韋帕薌由祖母扶養長大。
剛入成年後,韋帕薌對生涯的態度並不積極,經過母親的訓斥之後,才跟隨兄長的腳步開始參與公職生活。他從軍職開始著手,36年,他在
色雷斯 任軍團司令官,後來以
財務官 的身份被派任至
昔蘭尼加 和
克里特 行省。38年,他參與競選營造官,以最後一名勉強選上。在皇帝
卡利古拉 執政期間,他當上了
大法官 一職。
在皇帝
克勞狄烏斯 執政期間(41年),韋帕薌擔任了
日耳曼 軍團的副將。43年,他被調任參加
不列顛戰役 ,成為軍隊統帥普勞提烏斯手下的副將領。他在當地與敵人進行了30次戰鬥,征服了20多個城鎮和維克提斯島(今
懷特島 ),因戰功而獲得了凱旋服飾。51年最後兩個月,他以候補資格擔任了
執政官 。63年,他擔任
阿非利加 行省總督。
相傳他在
尼祿 皇帝執政期間,在一場皇帝本人演唱的音樂會上打瞌睡,受到皇帝的驅逐。韋帕薌深怕自己將遭受更嚴厲的責罰,便退隱到偏僻小鎮生活。
猶太戰役 羅馬派駐於
猶太 行省的長官為了徵收當地積欠的行省稅,進入
耶路撒冷 的猶太神殿(即
耶路撒冷聖殿 ),將神殿內的財物抵充稅款。這一舉動在
猶太人 看來是嚴重的褻瀆神明的行為,因而爆發猶太人的普遍起義。66年,羅馬的
敘利亞 軍團、輔助部隊,協同
猶太王國 國王阿格里帕二世的援軍總計約30000至36000人,在敘利亞行省總督蓋烏斯·卡斯提烏斯·加盧斯(Gaius Cestius Gallus)的率領下,進入猶太地區敉平混亂。初期較為順利,加盧斯的軍隊首先輕易攻克了
加利利 的
塞佛瑞斯 、西加利利的
阿卡 等城市,隨後率軍進入
撒馬利亞 ,又陸續攻克愷撒利亞、
雅法 、呂大、
安提帕底 等城市。然而,在進軍耶路撒冷的途中,加盧斯率軍撤至海岸,於
貝思一霍龍戰役 (the Battle of Beth Horon)中被猶太叛軍大敗,6000羅馬軍士陣亡,許多受傷,加盧斯放棄大軍趁亂逃回敘利亞。這一巨大的挫敗,使得猶太民族的激進派士氣大振,進而,
埃及 亞歷山大城 、
敘利亞 安條克 的猶太社群,也出現不同規模的騷亂現象,
猶太戰爭 爆發。
慶祝猶太戰爭勝利 67年,
尼祿 皇帝決定慎重處理猶太人的起義,他起用了韋帕薌擔任軍團統帥(
蘇維托尼烏斯 認為尼祿猜忌擁有大軍的將領,於是才任命了家世背景不高的韋帕薌),增派了三個軍團開赴猶太地區;韋帕薌提拔自己的長子
提圖斯 為副將。68年,韋帕薌平定了猶太北方,猶太起義軍領袖之一
約瑟夫斯 (耶路撒冷人,猶太戰爭期間猶太叛軍的一名指揮官,後投靠羅馬人,成為
羅馬皇帝 提圖斯的軍事顧問。他也是一名歷史學家,著有《猶太戰爭史》、《猶太古事紀》等幾部關於猶太歷史和宗教的著作)投降。羅馬軍準備圍攻耶路撒冷。
登上帝位 四帝之年 68年底,首都
羅馬 發生動亂,皇帝
尼祿 自殺,
加爾巴 成為新的皇帝。但
日耳曼 軍團不服,自行擁立
維特里烏斯 為帝。正在進行
猶太戰爭 的韋帕薌,暫時停止軍事行動,觀望政局變動。69年初,加爾巴被
奧托 所殺,奧托成為皇帝。已經稱帝的維特里烏斯在日耳曼軍團的支持下進軍羅馬,
多瑙河 軍團遂宣布支持奧托,並陸續前往
義大利 協助奧托對抗南下的維特里烏斯,維特里烏斯與奧托之間的爭雄會戰由此展開。韋帕薌此時則是繼續靜觀情勢變化,並未表態支持任何一方。69年4月,第一次
貝德里亞庫姆戰役 結束,維特里烏斯一方戰勝,奧托自殺,維特里烏斯受
元老院 承認成為
羅馬皇帝 。
戰役結束後,失敗的多瑙河
潘諾尼亞 軍團不服,他們聯合了曾支持奧托皇帝、卻未及參與第一次貝德里亞庫姆戰役的其餘多瑙河軍團,以及東方的
敘利亞 軍團長官穆奇亞努斯(
穆奇阿努斯 ),共同擁立統率
猶太 軍團的韋帕薌為皇帝。不久之後,
埃及 行省總督提比略·亞歷山大也公開表態,支持韋帕薌。69年7月1日,韋帕薌稱帝,並進入埃及
亞歷山大城 坐鎮。
同年9月,東方軍團進入義大利,與擁護維特里烏斯的軍隊接觸(稱為“第二次
貝德里亞庫姆戰役 ”),並攻下了
克雷莫納 。此後,東方軍團連戰皆捷,並在12月進入羅馬城,殺死了維特里烏斯。至此,韋帕薌成為惟一的
羅馬皇帝 。
執政措施 韋帕薌即位之後,展開了一連串社會秩序的重建與財政整理措施。由於一整年的內戰,帝國高層呈現人員凋零的現象,於是韋帕薌自任
監察官 ,重新登記與審查
元老院 貴族與騎士兩個階級的人員,罷黜當中的腐敗份子,並從行省中遴選具有威望的人士進入中央。他還為了符合財產的規定,為元老補足他們不足的差額,並慷慨地給予貧窮執政官的津貼,讓這些菁英階層能夠穩定並恢復他們的尊嚴。韋帕薌還整頓了軍中紀律,藉由懲罰和剋扣賞銀等方式,壓抑了士兵的跋扈氣焰。
為了讓解決因內戰而中斷與堆積的訴訟案件,韋帕薌不拘泥於正常的程式,而是用抽籤的方式選定一批特派專員,儘速地解決法庭的案件,特別是歸還戰爭期間受侵奪的人民財產歸還,好讓社會秩序立刻恢復。
韋帕薌 韋帕薌為了填補空虛的國庫,儘可能地開拓財源。他恢復了拍賣稅,增加行省的稅捐,增加各種項目服務的收費,並不吝開放官職的購買。不過他也能充份地運用徵收而來的金錢,除了改善菁英階級的生活之外,他也重建了許多因天災或戰亂受損的都市,獎勵修辭學與文法教師,慷慨地補助各類型的娛樂事業。
71年發行的錢幣,正面是韋帕薌皇帝的肖像,背面則是紀念征服
猶太 行省的圖案。在韋帕薌即位之前,帝國境內仍有兩次起義事件,都在70年結束:掀起整個
高盧 地區叛亂的
巴達維人 大起義事件,由羅馬將領凱列亞里斯率領正規軍平定,巴達維族領袖奇維里斯投降;另一方面,因內戰而延宕的
猶太戰爭 再度開啟,由皇帝長子
提圖斯 率領的羅馬軍取得
耶路撒冷圍攻戰 的勝利,燒毀猶太聖殿,屠殺大量
猶太人 ,戰爭遂大致終結。羅馬的
雅努斯 神廟關閉,象徵
羅馬和平 再度降臨。
身故與繼承 79年,韋帕薌在
坎帕尼亞 感染了熱病,他回到了故鄉的莊園避暑,仍在該地處理政務與接見使者。6月23日,因為嚴重腹瀉而身體虛弱的他,仍宣稱“皇帝應該站著死去”。在他堅持並掙扎著欲站直身體時,死在攙扶者的懷裡,享年69歲。
韋帕薌在39年與來自
阿非利加 的女子“弗拉維婭·多米提拉”結婚,生有三個兒女︰
提圖斯 、
圖密善 和多米提拉,但女兒和妻子都早已亡故,因此他一生中只有兩個兒子長大成人。此後韋帕薌未再結婚,但卻有幾位情人陪伴。
韋帕薌死後,40歲的長子提圖斯順利繼承了他的帝位。
軼事與評價 韋帕薌出身平民,然而根據多部史籍的記載,在韋帕薌成為
羅馬皇帝 之前,曾經出現過諸多暗示他將來不凡命運的神跡:
在
羅馬 郊外,弗拉維家族的地產上,有一株獻給馬爾斯神的老橡樹。韋帕薌的母親維斯帕西婭三次生育時,每次橡樹幹都突然長出新枝,明顯地預示了每個嬰兒的未來。第一枝長得很柔弱,不久便乾枯了。這次生的女孩正是這種情形,一年不到,便死掉了;第二枝長得又壯又長,象徵著巨大的成功,然而第三枝更似一棵樹。因此,據說他的父親由於又受到占卜的鼓舞,向自己的母親說,她已經有了一個將來能當上皇帝的孫兒。可是他的母親只是哈哈大笑,她感到莫明其妙:為什麼她自己還頭腦清楚,兒子卻在胡言亂語。
後來,在韋帕薌當營造官時,皇帝
卡利古拉 對他不關心街道的清潔衛生十分惱怒,命令士兵往他的元老托加前襟里堆泥土。於是,有些人便把這事解釋成預兆。他們說,總有一天,由於某種國內動亂,國家將被蹂躪,被拋棄,但是它將受到韋帕薌的保護,就像泥土堆進他的懷抱一樣。
有一次,當他正在吃早飯時,一隻野狗從十字路口給他叼來一隻人手,並扔在他餐桌底下(手被認為是權力的象徵,
拉丁文 manus(手)經常用於potestas(權力)之意義)。另一次,他正在吃飯,一頭犁地的牛掙脫牛軛,闖入餐廳。僕人們一鬨而散,突然,牛四肢癱軟,跌倒斜倚在桌旁的韋帕薌腳旁,在他面前彎下脖子。另外,他祖父地產上的一棵柏樹,並未遭到狂風襲擊,卻連根拔起。第二天,這棵傾倒的柏樹不僅重新立起來,而且更加鬱鬱蔥蔥,挺拔茁壯。
在
猶太 ,當韋帕薌向神請求神諭時,讖語稱:不管他有什麼計畫和願望,它們又是多么大膽,神諭保證它們必將實現。
猶太戰爭 期間的一名俘虜,名叫
約瑟夫斯 ,在被韋帕薌戴上腳鐐時,斬釘截鐵地說自己將被日後成為皇帝的這同一個人釋放。從羅馬也曾傳來過一個帶有預兆的訊息,說皇帝
尼祿 死前不久在夢中受到勸告,要他把至尊至大的
朱庇特 神車從其所在的神殿運到韋帕薌家中去,然後再從那裡運往大競技場;時過不久,當
加爾巴 皇帝去參加選舉他為第二次
執政官 的會議時,神聖尤里烏斯(即
愷撒 )的塑像自動面向東方(此時韋帕薌正在帝國東方主導猶太戰爭的進行);在
貝德里亞庫姆戰役 開始之前,大家看到兩隻鷹的廝鬥。一隻鷹鬥敗後,從日出方向突然飛來第三隻鷹,又把勝利者趕跑了。
由於韋帕薌並非貴族出身,所以他在施政上能夠不拘舊法,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穩定秩序、安撫人心。他從不掩飾自己的出身卑微,甚至經常炫耀;他為人平易親和,滑稽幽默,從不避諱低級趣味或鄙俗髒話(一個著名的例子為當他在重病不起自知大限將至時稱“可憐的我啊,快變成神了!”);並且,他對別人的侮辱和敵視從不耿耿於懷或心存報復。皇帝
維特里烏斯 死後,韋帕薌為其女找了一個出色的丈夫,甚至為她辦置嫁妝。
然而,韋帕薌在
塔西佗 與
蘇維托尼烏斯 筆下,常常冠以“貪財”之名。不過,在《
羅馬十二帝王傳 》中,作者蘇維托尼烏斯也公正明智地指出,在國家經過一場動亂之後,“
由於國庫和皇帝金庫空虛,他不得不徵收苛捐和進行敲榨勒索……看來,這種觀點接近於真實,因為他很好地利用了那些不義之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