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7年,韋卡巴斯被荷屬東印度政府設為獵物禁獵區,但直到1989年,它才被印尼政府設定為國家公園。公園南部邊界的大部分地區被當地部落侵占,這些村民聲稱擁有土地所有權。在公園的發生了嚴重的侵占。公園內的道路和小徑邊是非法伐木者的活動起點。他們的偷伐一直滲透到公園內部地帶。非法砍伐行為導致公園森林覆蓋率下降了60%。同樣,在2009至2010年間,非法占有的6,000公頃土地的部落占地者已被驅逐出公園。
據報導,人造井是一些野生動物的致命陷阱。一些未成年的小象,犀牛和虎常失足墜入井中而亡。這些井是1984年為重新安置當地部落住地而留下的。在2008年至2010年進行的保護工作中,約有2000口井被拆除。
偷獵一直是公園的重大威脅之一,它牽扯到士兵甚至是軍隊高層。由於近年來的嚴格管控,偷獵活動有所緩和。據報導,2004年至2011年期間沒有出現偷獵虎和犀牛的情況。
1995年,國際犀牛慈善基金會在韋卡巴斯國家公園建立了蘇門答臘犀保護區(SRS),占地面積250公頃。該保護區建設的目的包括保留少量蘇門答臘犀用於科學研究,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以及制定人工繁育蘇門答臘犀的長期計畫,確保該物種的存續。有六頭蘇門答臘犀生活在保護區,大多數已經從印尼的動物園轉移到該保護區的自然棲息地中。1997年,反偷獵小組成立,這些訓練有素的隊伍每月至少巡邏15天,他們的任務是在公園的重要區域搜尋探查並回收人造陷阱,並阻止非法入侵的偷獵者。該保護區不向一般公眾開放。
韋卡巴斯國家公園大象保護中心(ECC)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保護中心的大象大多數已被馴化,幫助人們承擔繁重的苦力工作,包括生態旅遊和公園巡邏。以該大象保護中心的大象為角色創作的繪畫由Novica負責整理和出售。Novica是一家與國家地理學會有關的線上藝術代理商,它承諾將約一半的收益用於協助拯救整個亞洲地區瀕臨滅絕的大象。
2011年初,印尼林業部宣布撥款在公園內建立一個珍稀動植物保育中心。
地理環境
韋坎巴斯國家公園是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南部楠榜省的一個國家公園,占地1300平方公里。海拔最低0米,最高52米。位置,緯度4°55'50"S(-4.931°);經度105°45'11"E(105.753°)。它由沼澤森林和低地雨林組成,大部分是1960年代和70年代廣泛伐木的次生林。沿海沼澤地,包括紅樹林、河流森林、淡水和泥炭沼澤森林,以及該地區的沼澤地。
保護目標
公園裡有一些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象和蘇門答臘犀牛。公園還提供出色的觀鳥活動,公園內有406種鳥類,其中包括稀有的白翅林鴨。
韋卡巴斯國家公園共有約50種哺乳動物,很大一部分都是極危物種。根據2007年的估算,這裡約有20頭蘇門答臘犀牛,相比20世紀90年代統計的40隻,有所減少。蘇門答臘虎的數量已經從2000年的36-40頭,下降到2011年的小於30頭。其他的哺乳動物有馬來貘、蘇門答臘豺與合趾猿。
該公園是瀕危物種白翅棲鴨在蘇門答臘島的最大棲息地,據1999年的估算,公園內大約有24-38隻。其他的405種鳥類包括黃臉鸛、白頸鸛、小禿鸛、鳳冠火背鷳、大眼斑雉和黑腹蛇鵜。
至於爬行動物,韋卡巴斯國家公園有瀕臨滅絕的馬來長吻鱷。
管理措施
非法採伐導致的偷獵和棲息地喪失對公園構成了威脅。保護工作包括巡邏和建立蘇門答臘犀牛保護區和大象保護中心。2016 年,韋卡巴斯國家公園被正式宣布為為第36個東協遺產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