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又作曲義、鞠義),生卒年不詳,是東漢末年軍閥袁紹部下的將領,能征善戰,屢建戰功,早年在涼州,精通羌人戰法,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在界橋之戰,以八百兵大破公孫瓚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
後來,由於自恃功高而驕縱不軌,被袁紹所殺。
基本介紹
- 本名:麴義
- 別稱:曲義、鞠義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去世時間:200年
- 主要成就:界橋之戰大破公孫瓚
人物生平,叛韓就袁,界橋先登,連戰公孫,驕恣被殺,歷史評價,史書記載,演義描寫,
人物生平
叛韓就袁
初平二年(191年),麴義背叛韓馥,韓馥親自率兵征討,反被麴義擊敗,袁紹素來有入主冀州之心,於是與麴義結盟,共同逼迫韓馥出任讓冀州,從而讓袁紹反客為主,成功成為冀州牧,麴義從此在袁紹帳下效力。南匈奴單于於夫羅劫持河內太守張楊反叛袁紹,駐紮在黎陽,袁紹命麴義追擊到鄴南,擊敗南匈奴的部隊。
界橋先登
初平二年(191年)冬天,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屯兵陽城。在孫堅出兵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藉機會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當時,正在青州鎮壓黃巾軍的公孫瓚怒不可遏地說:“我弟弟的死是袁紹惹出來的。”於是舉兵攻打袁紹。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河北。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大驚,為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范為勃海太守,但公孫范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公孫瓚以兩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左、右兩翼各自配備騎兵五千多人。袁紹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掩護麴義兵,他親自統領步兵數萬在後。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麴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只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了。麴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
袁紹命令部隊追擊敵人,自己緩緩而進,隨身只帶著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多人。在距離界橋十餘里處,聽說前方已經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這時公孫瓚部逃散的騎兵二千多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別駕田豐拉著袁紹,要他退進一堵矮牆裡,袁紹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他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部隊沒有認出袁紹,也漸漸後退。稍頃,麴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才撤走了。
連戰公孫
公孫瓚在易京內開置屯田。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麴義軍隊糧盡,士卒飢困,餘眾數千人退走。公孫瓚乘勢出擊,擊敗麴義,盡得其車重。
驕恣被殺
後來麴義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心懷不軌,袁紹召見他將其斬殺,兼併他的部眾,有餘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歷史評價
- 袁紹: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橋搴旗拔壘,先登制敵者也。
- 王粲:義久在涼州,曉習羌斗,兵皆驍銳。
史書記載
- 王粲《英雄記》
- 陳壽《三國志》
- 范曄《後漢書》
- 司馬光《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