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bǐng
基本字義
刀劍柄上或鞘上近口處的裝飾(一說刀劍鞘):“維玉及瑤,~琫容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鞞
- 拼音:bǐ bǐng pí bēi
- 部首:革
- 部外筆畫:8
- 總筆畫:17
- 五筆86&98:AFRF
- 倉頡:TJHHJ
- 筆順編號:1221 2511 2325 113 12
- 四角號碼:46540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979E
- 結構:左右
- 統一碼:979E
詳細解釋
鞞pí
鞞bì
鞞bēi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又《大雅》鞞琫容刀。《傳》下曰鞞,上曰琫。
又《廣韻》幷弭切《集韻》《韻會》補弭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俾。義同。《揚子·方言》劒削,自關而西謂之鞞。《注》鞞,方婢反。
又《廣韻》府移切,音𤰞。牛鞞,縣名,在蜀。《前漢·地理志》犍為郡牛鞞縣。《注》孟康曰:鞞音髀。師古曰:必爾反。
又《集韻》蒲糜切,音皮。本作郫。詳邑部郫字注。
又《廣韻》部迷切《集韻》《韻會》騈迷切,𠀤音椑。《詩·周頌·應田縣鼓傳》應,鞞鼓也。《禮·月令》命樂師修鞀鞞鼓。《疏》釋名,鞞,助也。裨助鼓節。《廣韻》本作鼙。《集韻》或作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