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結節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鞍結節
- 外文名:tuberculum sella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年度: 2014年
鞍結節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鞍結節 鞍結節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垂體窩前方的圓形隆起。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鞍結節腦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gioma)占腦膜瘤的占7%~10%,常伴有鞍結節骨質增生,50%由眼動脈及篩動脈供血,腦膜中動脈供血者占20%,大腦前動脈供血占16%。病因 鞍結節腦膜瘤的發生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內環境改變和基因變異有關,但並非單一因素所致。顱腦外傷、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使細胞...
蝶鞍結節腦膜瘤是指發自鞍結節及其左右的腦膜瘤。簡介 發自鞍結節及其左右的腦膜瘤叫鞍結節腦膜瘤。我們已診治了這種腫瘤150例。根據症狀及體徵,容易診斷,只要想到這種可能。臨床表現 發生在成人。主要的是視力障礙。所有患者皆有視力減退及視野缺損。視力減退多先由一眼開始,以後另一眼也出現障礙。兩眼同時出現...
(1)蝶鞍 位於顱中窩正中部、蝶骨體上方;形似馬鞍狀;包括垂體窩、鞍結節、中床突、交叉前溝、視神經管、前床突、鞍背和後床突等結構。鞍底:即垂體窩的底;其形狀多數為平坦(平直型)或凹陷(下凹型),少數為隆起(上凸型)。(2)鞍膈 即顱底的硬腦膜覆蓋在垂體窩上方的水平位的膈板。呈長方形,其...
4.鞍內腫瘤及慢性顱內壓增高症 鞍內腫瘤的X線表現按病變程度表現不一,蝶鞍擴大變形,呈杯形、球形或扁平形;鞍背抬高且伸長變細;後床突吸收變薄,但仍殘留索狀或片狀影像;鞍結節前移;鞍底下陷。若腫瘤不均勻增長可出現雙鞍底或雙鞍背現象。顱壓增高症的X線表現隨病程及病情而定。輕症顱內壓增高及顱內壓迅速...
蝶鞍區是指顱中窩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圍區域。蝶鞍區前界為前床突外側緣和前交叉溝的前緣,後界是後床突和鞍背, 兩側為頸動脈溝。面積 約 5.5cm2。結構毗鄰 包括蝶鞍 、 蝶竇、 垂體、 海綿竇、鞍周血管和神經等。(1)蝶鞍 位於顱中窩正中部、蝶骨體上方;形似馬鞍狀;包括垂體窩、鞍結節、中床突、...
垂體窩和鞍背的合稱。蝶鞍位於顱中窩正中部、蝶骨體上部;形似馬鞍狀;包括垂體窩、鞍結節、中床突、交叉前溝、視神經管、前床突、鞍背和後床突等結構。頸內動脈與蝶竇的關係 本組標本中有17側一側蝶竇與兩側頸內動脈相鄰。手術進入一側蝶竇腔時,同側頸內動脈可能會考慮到,而對側頸內動脈由於不了解解剖變異...
若切除蝶竇前壁後,菲薄的竇黏膜破裂,而且蝶竇中隔又明顯偏向一側,則可發現突入一側竇腔的半圓形隆起,即蝶鞍底部。肉眼或顯微鏡下判定蝶鞍底,以下經驗可供參考:①蝶鞍底的形態,常為向蝶竇腔突出的丘狀或半圓形隆起,表面多較光滑;②隆起明顯者其前方常有一橫溝,因其上前方恰為鞍結節,故取名為鞍結節...
顱中窩腦膜瘤(meningioma of middle cranial fossa)又稱中顱底腦膜瘤,是指起源於中顱底的腦膜瘤,主要包括蝶骨嵴中外側腦膜瘤、蝶骨嵴內側腦膜瘤(鞍結節腦膜瘤)、前床突腦膜瘤、海綿竇腦膜和Meckel腔腦膜瘤等。病因 腫瘤以內皮型、纖維型為多,其次為血管型,少數為腦膜肉瘤。腫瘤呈球形或扁平型,沿顱中窩底...
鞍結節(鞍角)為位於垂體窩前方的一個纖細的卵圓形隆起;垂體窩為位於中央的容納腦垂體的凹窩(鞍座);鞍背為位於蝶鞍後方,蝶骨體上的一個正方形結構。蝶骨小翼尖銳的後緣(蝶嵴)懸於顱中窩的上方。小翼在內側終止於兩個突起——前床突。“床”意為床腿,4個床突包圍著垂體“床”,就像床的四條腿。共同...
鞍結節腦膜瘤 嗅溝腦膜瘤 中顱窩腦膜瘤 橋小腦角腦膜瘤 小腦幕腦膜瘤 岩骨-斜坡腦膜瘤 枕骨大孔腦膜瘤 海綿竇腦膜瘤 眼眶及顱眶溝通腦膜瘤 腦膜肉瘤 惡性腦膜瘤 發病原因 腦膜瘤的發生可能與一定的內環境改變和基因變異有關,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可能與顱腦外傷,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併雙側聽神經瘤等因素有...
大腦鐮旁、矢狀竇旁及大腦凸面發生率高,其次為蝶骨嵴、鞍結節、鞍旁、溴溝、小腦幕及小腦腦橋角等處。其中蝶骨嵴、鞍結節和鞍旁腦膜瘤可侵犯眼眶、視神經和腦神經引起一系列的眼眶病變。蝶骨區是腫瘤的好發部位之一,由於解剖學的關係,也是侵犯眼眶最常見的顱內腫瘤。蝶骨嵴腦膜瘤是起源於蝶骨大、小翼上的腦膜...
蝶鞍位於中顱窩中央,蝶骨體上方,前方正中突起稱鞍結節,兩側為前床突,下方為視交叉溝和視神經管,是視神經出顱通道,鞍的中央凹陷為容納垂體的垂體窩,後方骨板的上突起叫鞍背,兩側外上角為後床突。中顱窩有很多骨孔和裂隙與顱外溝通,是神經、血管的通道,其中包括:①眶上裂:內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
鞍結節:鞍結節位於雙側視神經和ICA之間,鞍結節前上緣到鞍隔前緣的距離為(6.46±0.86)mm。眼動脈起點均位於鞍結節外側。眼動脈的解剖變異 有研究認為人類在胚胎時期,眼動脈與頸外動脈的吻合相當豐富,隨著胚胎髮育和演變,正常供血血管發育,而吻合枝未發育或退化,就形成正常的供血關係;但當正常分枝未發育或...
中床突 中床突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鞍結節兩側的小結節。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體上面凹陷成蝶鞍,前方始於交叉前溝,繼為橫置的鞍結節,再向後為容納腦垂體的凹陷,故名垂體窩,窩後為向上高起的鞍背;鞍背兩側向後外突起,即後床突。體側與大翼交接處的縱溝,為頸內動脈所通過,稱為頸動脈溝。體前面正中突起為蝶嵴,下面向下的突起名蝶嘴。蝶竇向前的開口,為蝶甲所掩蔽,留下的...
垂體窩,是指蝶鞍中部下凹,容納腦垂體,稱為垂體窩。綜述 顱中窩中部的蝶骨體內面(顱腔面)。中央凹陷處形成垂體窩。窩前方為略隆起的鞍結節。窩後方除馬和水牛外有略向前傾的薄骨片,稱鞍背;游離端分叉形成一對後床突。解剖結構 1.大腦前動脈 Anterior cerebral a.2.視交叉 Optic chiasma 3.視神經 Optic ...
棘孔是顱骨諸多孔裂之一,位於蝶骨大翼骨之上,卵圓孔外後緣,位於蝶鞍兩側,其內走行腦膜中動脈。解剖結構 1、蝶骨體:蝶骨體居蝶骨中部,以中隔將蝶骨體分為左右兩個氣竇稱為蝶竇,蝶骨體上面又稱大腦面,前方平滑處為蝶軛,軛的後界為交叉溝的前緣,溝向外側到視神經管。溝後為鞍結節,其後的深凹是蝶鞍...
溝後為鞍結節,其後的深凹是蝶鞍,構成顱中窩的一部分,蝶鞍中部有凹陷的垂體窩,容納腦垂體。鞍的前緣有中床突,其後為鞍背,鞍背上角為後床突,體外側面與蝶骨大翼和翼突內側板相連,體後面接枕骨,下面組成鼻腔頂。2、小翼:小翼為成對的三角形骨板,構成眶頂的一部分。上面平滑與大腦額葉相鄰,下面為眶頂...
在冠狀掃描可呈葫蘆狀,蝶鞍可有明顯擴大,可有瘤內出血或囊變,在CT及MRI上顯示密度和信號不均勻,可由鞍內向鞍上發展,注藥後強化明顯。4.皮樣囊腫和上皮樣囊腫(Dermoid or Epidermoid)鞍上皮樣囊腫或上皮樣囊腫少見,CT為低密度,T1WI為低信號,T2WI為低信號到不均勻高信號,注藥後無強化。5.鞍結節腦膜瘤...
內鏡經鼻入路在頭面部無手術切口,手術通道經過鼻腔、蝶竇、鞍結節和蝶骨平台,沿腫瘤生長軸線手術,內鏡可以抵近觀察,多數腫瘤都在直視下完成切除,手術通道不經過大腦、不跨過視神經和血管間隙手術。優點是對大腦、視神經和頸內動脈等重要結構干擾少,相關結構手術中損傷的機會小,相關併發症減少;缺點是腦脊液鼻漏...
其中間部由蝶鞍構成,中部是垂體窩,窩的前方為鞍結節,鞍前有橫行的交叉前溝。其兩側為視神經孔。垂體窩後方的骨板稱為鞍背。顳骨岩部前面有弓狀隆起,外側為鼓室蓋。岩部近尖端處有三叉神經壓跡。顱中窩有很多孔、裂,有許多重要的神經血管穿過。眼血管、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第一支和展神經經此裂...
上壁是顱中窩底部的一部分,從前至後有蝶骨小翼根部,蝶骨平面及其兩外角的視神經孔,蝶鞍頂壁最重要的毗鄰結構是其上方承托垂體的蝶鞍。蝶鞍前方有鞍結節,其後方的突起為前床突。前床突的正前方為視交叉,兩側緊鄰視神經的顱內口。蝶鞍兩側為海綿竇。蝶竇頂壁是內鏡下經鼻內篩蝶竇進路鞍內手術的關鍵結構,...
腦膜瘤來源於蛛網膜內皮細胞,以大腦凸面、矢狀裂旁和大腦鐮旁最多,其次為蝶骨嵴、鞍結節、嗅溝、小腦幕及顱後窩等幾個部位,腦室內少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老人、兒童少見。鑑別診斷 腦膠質瘤 1.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和癲癎以及精神症狀。2.腦組織受腫瘤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
(1)顱咽管瘤 多發生在幼兒及年輕人,病理變化緩慢,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發育停止,性器官不發育,肥胖和尿崩等垂體功能減低和丘腦下部受累的臨床表現,體積大的腫瘤呈現顱內壓增高症狀。臨床影像學多數病例腫瘤有囊變,鈣化。腫瘤多位於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部。(2)鞍結節腦膜瘤 多發生在中年人,病情進展...
此段位於蝶鞍上,故蝶鞍區域組織有病變時,多波及視交叉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視野缺損及視力障礙;是雙側視神經部分纖維在中線交叉形成的結構。來自兩眼視網膜顳側半的纖維不交叉,各自進入不同側的視束中;來自視網膜鼻側半的纖維交叉,進入對側視束。視交叉一般位於蝶鞍上方,鞍結節之後,垂體的前上方。若視交叉位於...
有內分泌功能的腺瘤則有各自的臨床表現和內分泌特點;無功能者,需注意與鞍旁腫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至垂體的癌瘤及結節病、嗜酸性肉芽腫、結核瘤等鑑別。顱咽鼓管瘤多在兒童發病,生長緩慢,鞍上鈣化點為其特徵。病因及常見疾病 垂體腺瘤早期,尤其是微小腺瘤,臨床表現很少,逐步發展可出現內分泌障礙和神經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