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黃陵面花)

面花(黃陵面花)

面花(黃陵面花),陝西省黃陵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黃陵面花流傳在黃陵農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面花的起源與傳統民間的飲食和信仰習俗有著密切的關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麵塑遺物表明,黃陵面花藝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北方地區,面花塑作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每逢傳統佳節,家家戶戶都會依照黃陵縣的習俗和慣例製作面花。這些面花製品形式多樣、姿態各異,兼具供奉、觀賞和食用等多種功能,也可以用作饋贈親友的禮品,成為民間社會交往的重要媒介。這種自發的面花塑作活動充分展示了民眾的審美理想和藝術才能,使蘊涵在民間習俗中的文化傳統得到自然的傳承和彰顯。

2008年6月7日,面花(黃陵面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花(黃陵面花)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陝西省黃陵縣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編號:Ⅶ-53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種類,用途,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面花流傳在黃陵農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鄴中記·附錄》載:“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梗來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在此基礎上出現了面花。
陝西黃陵面花自古以來就與黃帝的祭典緊緊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傳說神農氏嘗百草、識五穀(據《黃帝內經》記載五穀為“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自此先民們便告別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進人了農耕文明時代。“黃帝崩,葬橋山”(據司馬遷《史記》),當時人們為了緬懷黃帝功德,祈求風調雨順,在祭祀黃帝的過程中,以太牢(指三牲:豕、羊、牛)、時令水果、鮮花、五穀而供奉於靈位之前,行三拜九叩之禮,至虔至誠,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從而用麵粉作出各色動物、花卉來替代三牲、花卉,用面花祭品祭祀祖先這一形式經過漫長的發展演變,逐漸由官方向民間轉化,同時也緊緊的與當地的生產生活、歲時節令、婚喪嫁娶、生兒育女等結合起來,更加增加了面花在民間的普及性和平民化特徵,時代發展到當下,面花在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成為祭祀活動中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特徵

種類

黃陵面花因民間禮俗而生,面花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當地婦女根據不同的民俗活動製作不同形式的面花饋贈親友。例如,在婚禮上向新婚夫婦贈送龍鳳、鴛鴦面花,祝願新人生活美滿、多子多福;孩子滿月時去外婆家,外婆則要送給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贈送“麒麟送子”之類的面花,祈求孩子平安成長。黃陵婦女由於長期受到當地濃郁民俗的薰陶,大多都製作花饃,但因當地風俗習慣又存在著細微差異,也使得黃陵面花具有了豐富、多樣的特徵。

用途

黃陵面花根據不同用途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婚喪嫁娶面花。婚嫁做的“餛飩”、老虎面花,它們由男女雙方的親戚捏制,在大喜之日送給新郎新娘,“餛飩”面花的造型包括一個龍一個鳳,周圍以麵塑牡丹、荷花、蓮花、魚相伴,造型美觀,色彩鮮艷,自然大方,精巧可愛,把製作者對新人的美好祝願全部灌注其中。此外,新人結婚時親朋好友還要向新婚夫婦贈送老虎花饃,老虎的頭部威武大方,背部插滿龍鳳及蓮花、魚,寓意陰陽互補,連生貴子。女人“坐月子”時,娘家也捏老虎贈送女兒,面花老虎有脫生、護生作用,同時也有企盼孩子虎頭虎腦、聰明伶俐的寓意。
二是生辰、壽禮面花。老人過壽時,晚輩要捏制壽桃、松柏面花,意在希望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孩子生日、滿月時要捏制兔型花饃,希望孩子像兔子一樣健康成長。
三是祭祀、年節活動面花。當地過年敬神祭祖時所做的花饃,造型端莊、色彩艷麗,以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做的面花較具代表性。清明節製做的“罐兒”面花是將麥面揉製成半球狀,可分為“祭祀罐兒”面花和“人口罐兒”面花。“祭祀罐兒”面花在上墳掃墓時使用,而“人口罐兒”面花則表現出了洛川塬上特有的鄉土風情,做母親的要按照家人不同身份和職業來塑造“罐兒”上的圖案和內容。例如,給生產勞動的男人捏制的面花,要在罐上捏上糧囤和農具,有豐收之意;給上學的男孩子捏制的面花,要在罐上捏上書本和筆墨,寓意早日成才;給女孩子捏制的面花,則要在罐上捏上剪刀和尺子或者花鳥等,希望女孩子能夠心靈手巧。這些風俗和面花形式顯然是一種較為樸素的表達方式,但對於母親來講,卻能盡情地表現她對全家人的真情和美好祝願。

製作工序

黃陵面花製作工藝講究,在選料上要求麵粉白、細、勁、光,然後用精選的麵團捏制出各種動物、花卉造型,再在上面捏塑一些小的裝飾品,或用木梳壓出鳥、魚和動物的毛髮,用鑰匙壓出龍、魚的鱗片,用剪刀給小魚、小鳥剪出嘴巴,再用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豆子點上眼睛,一個活靈活現、模樣可愛的面花就做成了。面花做成後放在鍋里蒸熟,出鍋後再給面花塗上簡單而鮮艷的顏色,它的造型就更加生動了。有的巧媳婦在捏制面花時就把各種食色顏料摻入麵團,這樣做成的面花更加色彩鮮艷,情趣盎然。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黃陵面花作為黃陵歷史文化的承載物之一,黃陵面花具有民俗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可以為黃陵禮俗的挖掘整理提供重要參考。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一些民間傳統的祭祀習俗日益淡化,特別是很多禮儀、禮節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尤其是殯葬制度改革,致使傳統的祭祀習俗愈來愈簡單化、節約化。加之,當下物質生活豐富,而面花製作又比較費時費力,所以黃陵面花傳統製作技藝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保護措施
黃陵縣為了更好的保護和推廣“黃陵面花”品牌,使黃陵面花得以傳承和發展,縣非遺辦已申請註冊“黃陵面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同時,黃陵縣積極發揮文化旅遊優勢,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不斷提升非遺項目影響力,使非遺文化逐漸“復甦”。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黃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黃陵縣文化藝術中心)獲得“面花(黃陵面花)”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黃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獲得“面花(黃陵面花)”項目重新認定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4年4月5日上午,在黃帝陵祭祀廣場、軒轅廟和印池廣場分別舉行少兒腰鼓、黃陵面花、陝西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活動。
2019年10月7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中華文化創新發展成果告慰人文初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凝聚民族魂·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己亥(2019)年重陽恭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景區舉行。其中黃陵面花作為祭品在活動上展現。
重要作品
2017年12月11日,延安黃陵面花民間傳承人趙愛芳和他的學徒們製作完成了一件長2米多的白龍面花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