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第二版)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第二版)

《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第二版)》是199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維忠。

基本介紹

  • 書名: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第二版)
  • ISBN:9787302136774
  • 定價:39元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目錄,

圖書簡介

全書共10章,前3章系統地介紹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知識,論述面向對象的分析(OOA)的主要特點和優勢,概要地介紹本書的OOA方法之主要特色。第4~第9章詳細介紹OOA的全過程,圍繞面向對象建模中的基本模型(類圖),需求模型(用況圖),輔助模型(包圖、順序圖、活動圖以及其他各種UML模型圖)和模型規約,對每個開發活動進行深入討論,給出詳細的過程指導和工程策略。第10章集中討論軟體復用及其與OOA的關係,給出按軟體復用的要求組織OOA過程的策略。

目錄

第1章面向對象方法概論1
1.1什麼是面向對象1
1.2從認識論看面向對象方法的形成3
1.2.1軟體開發——對事物的認識和描述3
1.2.2語言的鴻溝4
1.2.3程式語言的發展使鴻溝變小4
1.2.4軟體工程學的作用6
1.2.5面向對象是軟體方法學的返璞歸真11
1.3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概念12
1.3.1對象12
1.3.2類13
1.3.3封裝15
1.3.4繼承17
1.3.5聚合18
1.3.6關聯19
1.3.7訊息21
1.3.8多態性22
1.3.9其他22
1.3.10術語對照24
1.4面向對象方法的歷史及現狀26
1.4.1歷史26
1.4.2發展到軟體生命周期的前期階段27
1.4.3當前的研究及實踐領域30
第2章為什麼需要OOA32
2.1什麼是OOA32
2.2分析面臨的主要問題32
2.3分析方法綜述36
2.3.1功能分解法36
2.3.2數據流法37
2.3.3信息建模法39
2.3.4面向對象方法40
2.3.5分析方法的比較40
2.3.6OOA的主要優點42
2.4各種OOA方法43
2.5關於統一建模語言UML45
第3章本書的OOA方法概貌47
3.1引言47
3.2主要概念及表示法48
3.2.1建模元素及表示法48
3.2.2OOA的主要原則50
3.3OOA模型及其規約55
3.3.1基本模型——類圖55
3.3.2需求模型——用況圖56
3.3.3輔助模型——包圖、順序圖、活動圖及其他56
3.3.4模型規約58
3.3.5完整的OOA文檔及詳簡程度的控制58
3.4OOA過程60
3.5OOA與OOD的關係62
第4章發現對象、定義對象類64
4.1對象和類64
4.1.1對象、主動對象以及它們的類64
4.1.2類的語義66
4.1.3在類的抽象層次上建模67
4.1.4如何運用對象和類的概念69
4.2表示法70
4.3研究問題域和用戶需求71
4.3.1研究用戶需求,明確係統責任71
4.3.2研究問題域72
4.3.3確定系統邊界73
4.4發現對象74
4.4.1出發點——問題域和系統責任74
4.4.2正確地運用抽象原則74
4.4.3策略與啟發75
4.4.4審查和篩選78
4.4.5識別主動對象80
4.5對象分類81
4.5.1將對象抽象為類81
4.5.2檢查和調整81
4.5.3類的命名82
4.6建立類圖的對象層83
第5章定義屬性與操作84
5.1對象的屬性和操作84
5.2表示法86
5.3定義屬性86
5.3.1策略與啟發86
5.3.2審查與篩選88
5.3.3推遲到OOD考慮的問題89
5.3.4屬性的命名和定位90
5.4定義操作90
5.4.1行為分類90
5.4.2策略與啟發91
5.4.3審查與調整92
5.4.4認識對象的主動行為93
5.4.5操作過程描述94
5.4.6操作的命名和定位95
5.5建立類圖的特徵層96
5.6接口的概念及其用途97
第6章定義對象間的關係101
6.1一般特殊結構102
6.1.1相關概念102
6.1.2表示法104
6.1.3如何發現一般特殊結構105
6.1.4審查與調整108
6.1.5一般特殊結構的簡化110
6.1.6多繼承及多態性問題113
6.1.7調整對象層和特徵層115
6.2整體部分結構116
6.2.1相關概念116
6.2.2表示法119
6.2.3如何發現整體部分結構120
6.2.4審查與篩選121
6.2.5整體部分結構的高級套用技巧122
6.2.5.1簡化對象的定義122
6.2.5.2支持軟體復用123
6.2.5.3表示數量不定的組成部分124
6.2.5.4表示動態變化的對象特徵124
6.2.5.5兩種結構之間的變通127
6.2.6調整對象層和屬性層129
6.3關聯129
6.3.1相關概念129
6.3.2表示法及實現技術131
6.3.2.1基本表示法131
6.3.2.2二元關聯的實現132
6.3.3運用簡單的關聯概念解決複雜的關聯問題135
6.3.3.1帶有屬性和操作的關聯135
6.3.3.2三元關聯和n元關聯138
6.3.3.3一個類在關聯中多次出現141
6.3.3.4關聯端點的複雜情況142
6.3.4如何建立關聯147
6.3.5對象層、特徵層的增補及關聯說明151
6.4訊息152
6.4.1什麼是訊息152
6.4.1.1順序系統中的訊息152
6.4.1.2並發系統中的訊息153
6.4.1.3訊息對OOA的意義157
6.4.2訊息的表示法157
6.4.3如何建立訊息163
6.4.4訊息的規約166
6.5關於依賴關係的討論166
6.5.1什麼是依賴166
6.5.2依賴的定義和表示法中的若干問題169
6.5.3依賴對面向對象建模的作用172
第7章建立需求模型175
7.1需求分析和系統分析175
7.2基於用況的需求分析基本思路176
7.3系統邊界與參與者176
7.3.1什麼是系統邊界177
7.3.2什麼是參與者178
7.3.3系統邊界與參與者對OOA的意義180
7.3.4如何發現參與者180
7.4用況182
7.4.1什麼是用況182
7.4.2用況對OOA的意義184
7.4.3表示形式和例子185
7.4.4如何定義用況188
7.5用況圖189
7.5.1用況圖中的主要模型元素及表示法189
7.5.2關於用況圖的若干問題討論190
7.6開發過程和文檔組織193
7.6.1開發過程小結193
7.6.2文檔組織194
7.6.3幾條建議195
第8章建立輔助模型197
8.1類圖和其他模型圖之間的關係197
8.2包圖200
8.2.1包的概念、用途及表示法200
8.2.2包之間的關係及表示法201
8.2.3如何建立包圖204
8.2.3.1將模型元素打包204
8.2.3.2包的命名207
8.2.3.3組織嵌套的包208
8.2.3.4減少包的嵌套層次209
8.2.3.5建立包之間的關係209
8.2.4用包圖控制對系統模型的視野211
8.3順序圖212
8.3.1順序圖及其用途212
8.3.2主要概念及表示法213
8.3.3順序圖的組織機制與復用217
8.3.4關於順序圖的若干問題討論219
8.3.5如何建立順序圖222
8.4活動圖225
8.4.1活動圖及其用途225
8.4.2主要概念及表示法226
8.4.3一個活動圖的例子230
8.4.4關於活動圖的若干問題討論231
8.4.5如何使用活動圖234
8.5UML的其他幾種模型圖237
8.5.1對象圖237
8.5.2組合結構圖238
8.5.3通信圖239
8.5.4互動概覽圖241
8.5.5定時圖243
8.5.6狀態機圖245
8.5.7構件圖256
8.5.8部署圖262
第9章模型規約264
9.1相關概念及問題討論264
9.1.1術語問題264
9.1.2規約是給誰看的265
9.1.3採用形式語言還是自然語言266
9.1.4規約的組織方式問題266
9.1.5關於對象約束語言OCL268
9.2類的規約270
9.2.1目標與措施270
9.2.2類規約的內容272
9.2.3類規約的組織格式274
9.3對其他模型圖的規約276
9.4模型規約的建立過程277
第10章OOA與軟體復用279
10.1軟體復用279
10.1.1概述279
10.1.2可復用構件282
10.1.3構件庫284
10.1.4軟體復用的根本困難287
10.2專向領域的復用及領域分析290
10.2.1可復用的軟體構架290
10.2.2領域分析291
10.2.3基於構件/構架的軟體開發292
10.3OOA對軟體復用的支持294
10.3.1支持軟體復用的OO概念與原則294
10.3.2支持軟體復用的OOA方法295
10.4復用技術對OOA的支持297
索引302
參考文獻305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