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醫攻博

非醫攻博,全稱為非醫學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專業碩博連讀研究生。

為推動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加速中醫藥現代化步伐,吸收國外醫學教育與醫學人才培養先進理念,打破長期以來醫學教育相對封閉的招生制度。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於從2002年起,在理、工、文、哲、史等五個門類 49 個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中招收攻讀中醫學碩博連讀研究生。其目的就是為了適應全球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提高中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研究水平,促進學術進步,加快中醫藥現代化,培養中醫藥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在中醫藥行業簡稱為 “非醫攻博”。以廣州中醫藥大學“非醫攻博”報考生源最多,影響最廣,培養經驗最為成熟。並已作為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育成果申報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醫攻博
  • 目的:推動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
  • 初衷:吸引一批多門類跨學科的交叉人才
  • 招生制度:開拓人才選拔新途徑
初衷及培養目標,招生制度及生源,學制及培養機制,課程教學,教學成果,

初衷及培養目標

“非醫攻博”的初衷是為了吸引一批多門類、跨學科的交叉人才,為傳統醫學作貢獻。受美國醫生培養模式啟發,由一些老專家提議,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同意,並上報教育部批准。這種全新的嘗試對於醫學教育尤其是中醫教育堪稱是一個異數,卻是中醫教育界許多老專家醞釀已久的結果。
融合醫學教育與現代教育思想,確立培養具有紮實寬廣的理論基礎,系統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及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能夠創造性地開展中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套用基礎研究的跨學科、複合型、高層次中醫學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招生制度及生源

開拓人才選拔新途徑
吸取國外醫學教育與醫學人才培養先進理念,打破長期以來醫學教育形成相對封閉的招生制度,2002年委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命題,2003年之後委託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命題,開醫學高等教育招考制度之先河。首次直接從非醫學專業(理、工、農、文、哲、史等多學科背景,共49個學科專業背景)的本科畢業生中招收優秀畢業生攻讀中醫學學位,從入口上解決中醫學生知識結構單一,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及生命科學基礎知識淺薄的局面,改善中醫學生源學科專業與知識結構,同時從根本上彌補中醫藥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氛圍與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情況,奠定複合型人才多學科知識背景與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基礎。廣州中醫藥大學“非醫攻博”自2002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招收7屆126名學生,已畢業2屆30人。126名學生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76所高校、49個學科專業,其中包括全省高考狀元、單位處級幹部等優秀人才。

學制及培養機制

1,形成“4+5”本碩博貫通學制 。學生入學前在綜合性大學經過4年系統學習,取得非醫學專業學士學位;入學後經過5年系統學習,實施博碩一貫,將碩士做為過渡學位,五年學習結束授予博士終極學位。拓寬學位授權學科專業設定,以中醫學一級學科招生,期間實施二級學科分化,各項學業合格後,授予中醫學一級學科醫學科學博士學位。
課程教學階段課程教學階段
2,建立“五年一貫、碩博連讀、整體最佳化、分階段培養與優勝劣汰的培養新機制
生源按碩士研究生招生,實行“五年一貫、碩博連讀、整體最佳化、後期分化、分段培養”。即以中醫學一級學科按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後前兩年完成課程學習及科研與臨床能力訓練,考試、考核合格並通過中期篩選者,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在中醫學12個二級學科中進行專業分化,再經3年培養,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授予中醫學一級學科科學博士學位;前兩年課程學習期間有課程考試、考核或中期篩選不合格者,不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學習,而是用一年半時間繼續完成碩士研究生階段其他學習與訓練,通過碩士論文答辯後授予碩士學位,未達到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要求或未通過碩士論文答辯者,只予頒髮結業證書。
實踐教學階段實踐教學階段
3,構建課程、實踐、科研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
以個性化培養為核心,第1~2學年為課程教學階段,依據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繫,將中西醫基礎課程和中醫臨床課程整合成中醫學、現代醫學、科研方法、選修課4大課程模組,出版系列自編教材,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並配備課程導師,把本科4年學習內容及部分碩博士課程壓縮至2年內完成。第3學年為(臨床)實踐教學階段,實施專業分化,以中醫內科實習為主,兼顧中醫外科、婦科、針灸等學科,並結合學生專業背景選配高年資博導擔任科研導師,聘任專家背景教師組成導師組。第4~5學年是科研教學階段,根據學生專業j 背景確定專業研究方向,指導學生深入攻關,完成博士論文並通過答辯。
科研教學階段科研教學階段
4,發揮院院合一優勢,依託臨床醫學院科學管理
全程依託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管理,日常教學管理、政治思想等由第一臨床醫學院教學辦、研究生辦、學工辦三辦協同完成,研究生處、教務處統籌協調各項教學工作。課程教學和臨床實踐期間,以跟師門診為重點,加強針對性訓練,著力提高中醫臨床能力, 創造複合型人才潛力的發揮條件。後期學科分化以中醫臨床學科為主,率先在中醫臨床學科中培養,學生參加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實現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為模式健康發展提供可靠平台。

課程教學

構建三段一體式課程教學新體系
改革原則:(1)將中醫學本、碩、博三個教育層次融為一體,(2)將同一課程內容本碩博不同層次內容進行整合,減少必修課程,精減學時,改革教學方法,(3)重點最佳化基礎課程體系,依據教學內容內在聯繫,整合成綜合性大課程,實施課程模組式教學,將原來傳統本科四年學習內容壓縮至二年內完成。
(1)教學體系: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第1—2學年)為課程教學階段,學生不分專業,夯實基礎:第一學年集中開設中醫學與現代醫學基礎課程,掌握醫學學習方法;第二學年開設中醫臨床醫學專業課程,並開設“科學前沿選講”課程為學生提供各專業導引,選擇發展方向,為專業分流作好準備,培養學生自我設計能力。
第二階段(第3學年)為實踐教學階段。學習部分臨床課程和進行一年臨床實踐。培養中醫臨床診療思維與技能。在第3學年在中醫學一級學科項下十二個二級學科中完成專業分化,轉入中醫學二級學科專項學習,確定導師,從知識學習向科研能力培養過渡。
第三學年(第4-5學年)是科研教學階段。學生進入博士階段學習,開始選修部分博士研究生學位課程,完成科研論文,培養成為基礎寬厚、發展後勁和創新能力較強的科研人才,各項工作合格後,授予中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
(2)教學安排上,實行單獨開班、集中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和個性化課程(研究生階段自主選課)有機結合的彈性學習計畫,積極倡導研究生開展自主性學習。
(3)教學方法上,革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現代教學方法,因勢利導,充分發揮非醫攻博研究生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開展本模式專業教學計畫的改革與制訂工作。
(4)因材施教,出版系列自編教材,教師根據每年學生的情況不同編寫講義。
(5)臨床實踐。將掌握系統的中醫藥基礎理論和基本的中醫臨床診療技能做為該人才培養模式的首要任務;遵循中醫學實踐性的特點,設定臨床實習教學一年,安排在第五、六學期進行,制定《非醫攻博研究生臨床實習大綱》,實習內容以中醫內科學為主,兼顧中醫外科、婦科、針灸等學科。

教學成果

圍繞非醫攻博教育改革創新,廣州中醫藥大學積極組織相關科學研究,形成了多層次的研究課題。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研究生專業設定研究成為教育部高等教育專題研究項目;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被確定為廣東省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醫學研究生繼承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成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子課題,同時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研究項目。除此之外,還開展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重點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學改革項目各一項和校級教學改革課題兩項。據不完全統計,該校非醫攻博學生在校期間已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有15人次獲得各類獎學金和榮譽稱號;截止08年30名畢業生中,到高等學校及地市級三甲醫療單位就業13人,到大型醫藥企業就業5人,到其 他相關行業就業8人,做博士後研究4人,獲社會及用人單位認可。2003級學生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100%;2005級學生欒加芹由人民軍醫出版社等出版《不生病的智慧》、《打開疾病黑盒子》、《開方就是開時間》等醫學科普著作5部,累計印數50多萬冊。相關工作獲省部級10多項課題資 助,研究成果獲2007年校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009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