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5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閩台合作)團支部創辦的團支部立項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遺在我心 紅色伴我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今天,中國號航船來到了新的歷史方位,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我們更加需要從中華文化中吸取營養、汲取力量。
福州市在新時期的城市建設中更加重視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承保護與紅色基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的弘揚發展,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楊岳就提出要加強福州“人文文化”建設。他提到:在城市建設中如何保護和利用好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始終是市委、市政府重點關注的課題。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傳承歷史文脈,彰顯福州特色。
福州地處祖國東南,依山面海,歷史悠久,文化形態多樣,地域色彩濃厚。現有世界級非遺項目7項,囊括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優秀實踐名冊”等三大世遺項目;國家級非遺項目130項,省級非遺項目353項;國家級傳承人109名,省級傳承人552名,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而近幾年,福州市通過制定一系列保護規劃,明確要求對舊城區的更新改造進行控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傳承保護。政府將6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保護範圍,加強對福州評話、壽山石雕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和創新,政府著力在挖掘內涵、彰顯閩都文化的人文魅力上下工夫,持續打造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壽山石文化為代表的閩都文化品牌。積極培養一批藝術名家,讓廣大人民民眾在藝術欣賞中領略閩都文化的風采和魅力。
今天,面對“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面對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面對各方面的困難、風險和挑戰,我們必須回歸本原,真正繼承中華民族的紅色傳統,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凝聚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新形勢下,繼承和弘揚紅色非物質遺產文化,既是歷史所託,也是時代所需,這需要人民民眾的廣泛參與,而學生更是一大重要團體。保護與傳承非遺文化、紅色基因,是我們的中國夢,更是中國的新長征。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2015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團支部回響校團委“紅色基因 我們傳承”的號召,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紅色文化載體,開展“非遺在我心,紅色伴我行”團支部立項活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紅色精神進行感悟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