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摒棄道德規範,否認道德的存在及其社會作用的倫理學理論。如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主張“不務德而務法”;德國哲學家尼采提出要否認一切道德,認為“弱肉強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道德對此無能為力。 西方倫理學中否定任何道德價值的一種虛無主義態度和理論。非道德主義源於古希臘的懷疑論和某些詭辯論者的倫理思想,它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思想家N.馬基雅維利的倫理思想中有了進一步的表現。19世紀後半葉,德國哲學家F.W.尼采把非道德主義發展成為一種系統的理論,並在20世紀德國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和暴行中得到公開的、充分的表現。
非道德主義 :
fēi dào dé zhǔ yì
非道德主義從人性惡的觀點出發,根本否認道德的價值和社會作用,蔑視正義和良心,擯棄一切德行,認為只要達到目的,一切手段都是正當合法的。尼采否認一切傳統道德的價值,要求消滅傳統的和現存的一切道德規範,完全置身於道德約束之外。
非道德主義在社會生活中,有時表現為對罪行的無原則同情或支持,有時表現為對現存道德秩序的無政府主義態度,甚至表現為極端自私的排斥他人和仇恨人類。非道德主義同反對陳腐道德的革命精神有本質區別,它為一切不道德行為和專橫暴政統治辯護,其作用是消極的,甚至是反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