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異性功能性腸病

非特異性功能性腸病

非特異性功能性腸病是指腸道症狀的特異性或頻度不足以診斷為某一種功能性腸病,如腸易激綜合徵、功能性腹脹、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瀉,且缺乏器質性疾病證據,這種情況屬於非特異性功能性腸病。其病因尚未清楚,可根據主要症狀進行對症治療。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非特異性功能性腸病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精神因素、胃腸動力學異常
  • 常見症狀: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黏液便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清楚,可能的主要發病因素為精神因素、胃腸動力學異常。

臨床表現

本病的症狀在普通人群中常見,無明顯特異性,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黏液便等表現,持續存在、反覆發作是其特徵。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大便常規培養均陰性,便隱血試驗陰性,血、尿常規正常,血沉正常,甲狀腺、肝、膽、胰腺、腎功能均正常。
2.結腸造影
若有腸道病變,結腸造影檢查能確切地判斷病變的範圍,若無病變,該項檢查可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
3.腸道通過時間測定和壓力測定
可排除腸易激綜合症
4.內鏡檢查
若腸道有病變,內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到腸腔病變,確定其部位、範圍,並可進行照相、活檢或刷片,大大的提高了腸道器質性病變的診斷準確率;若腸道無病變,該項檢查可以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

診斷

非特異性功能性腸病的診斷要點如下。
1.腸道症狀不能歸咎於器質性疾病,也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徵、功能性腹脹、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瀉的診斷標準。
2.診斷前腸道症狀持續存在、反覆發作,持續至少6個月可診斷此病。

治療

治療方法主要是尋找並去除促發因素和對症治療,以緩解症狀。
1.調整飲食
詳細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及其與症狀的關係,避免敏感食物,避免過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酒精等,並減少產氣食物(奶製品,大豆,扁豆等)的攝取。
2.心理和行為治療
對患者進行耐心的心理治療,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對於有嚴重的失眠、焦慮等症狀者,可適當予以鎮靜藥、抗焦慮藥。 也可以選擇中醫中藥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