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妙峰山廟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妙峰山廟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妙峰山廟會(上冊)》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知識性與藝術性並重。作者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某一領域中的權威、知名專家及一線工作者,他們撰寫的書第一是要讓本專業的人有收穫;第二是要讓非本專業的人看得懂,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公眾事業。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基礎工程,越是在大發展、大變動的時代,越要堅守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維護我們的民族文化基因,不能忘了回家的路。

基本介紹

  • 書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妙峰山廟會
  • 出版社: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 頁數:232+432頁
  • 開本:16
  • 品牌:京版北美
  • 作者:包世軒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5015965
  • 叢書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
  • 中圖法分類號:K892.1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序言,目錄,後記,

編輯推薦

《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妙峰山廟會(上、下冊)》由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上冊共分為五章,主要內容包括:妙峰山廟會香火鼎盛甲天下;新時期妙峰山與廟會的重建;新時期以來妙峰山廟會香會的傳承者;妙峰山廟會特殊話語等。
下冊為六至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妙峰山周圍六路香道史事輯錄;妙峰山史籍文獻輯錄與研究;妙峰山重要歷史題材的新發現;妙峰山廟會考察及研究等。

序言

2005年,國務院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發出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第一次提出“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明確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在北京市“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方針的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名錄體系逐步完善,傳承人保護逐步加強,宣傳展示不斷強化,保護手段豐富多樣,取得了顯著成績。
2011年,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三條中規定“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採取認定、記錄、建檔等措施予以保存,對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採取傳承、傳播等措施予以保護”。第八條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宣傳,提高全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為了達到上述要求,在市委宣傳部、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於2010年開始組織編輯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叢書的作者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以及各文化單位、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對本專業有深厚造詣的著名專家、學者。這套叢書的出版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其編寫具有三個特點:
第一,內容真實可靠。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第一要素就是項目內容的原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科學價值、審美價值、和諧價值、教育價值、經濟價值等多方面的價值。之所以有這么高、這么多方面的價值,都源於項目內容的真實。這些項目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深根源,保留著形成民族文化身份的原生狀態以及思維方式、心理結構與審美觀念等。非遺項目是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基層工作者,通過走鄉串戶實地考察獲得第一手材料,並對這些田野調查來的資料進行登記造冊,為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情況建立檔案。在此基礎上,各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進行代表作資格的初步審定,首先由申報單位填寫申報表並提供音像和相關實物佐證資料,然後經專家團科學認定,鑑別真偽,充分論證,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向各級政府推薦的名單。各級政府召開由各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對推薦名單進行審批,然後進行網上公示,無不同意見後方能列入縣、區、市以至國家級保護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中各本專著所記述的內容真實可靠,較完整地反映了這些項目的產生、發展、當前生存情況,因此有極高歷史認識價值。
第二,論證有理有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要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主要有三大標準:一是歷史認識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定歷史時期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列入市級保護名錄的項目基本上要有百年傳承歷史,通過這些項目我們可以具體而生動地感受到歷史真實情況,是歷史文化的真實存在。二是文化藝術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表現出來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造性,反映著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和歷史,體現了北京市歷代人民獨特的創造力,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結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三是科學技術價值。任何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人們在當時所掌握的技術條件下創造出來的,直接反映著文物創造者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程度,反映著當時的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叢書通過作者有一定學術高度的論述,使讀者深刻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體現出來的價值更多的是一種現存性,對體現本民族、群體的文化特徵具有真實的、承續的意義。
第三,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知識性與藝術性並重。叢書的作者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某一領域中的權威、知名專家及一線工作者,他們撰寫的書第一是要讓本專業的人有收穫;第二是要讓非本專業的人看得懂,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公眾事業。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基礎工程,越是在大發展、大變動的時代,越要堅守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維護我們的民族文化基因,不能忘了回家的路。為了提高廣大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這套叢書對各個非遺項目在文化上的獨特性、技能上的高超性、發展中的傳承性、傳播中的流變性、功能上的實用性、形式上的綜合性、心理上的民族性、審美上的地域性進行了學術方面的分析,也注重藝術描寫。這套叢書既保證了在理論上的高度、學術分析上的深度,同時也充分考慮到廣大讀者的愉悅性。叢書對非遺項目代表人物的傳奇人生,各位傳承人在繼承先輩遺產時所作出的努力進行了記述,增加了叢書的藝術欣賞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民性很強,專業性也很強,要達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目的,還要取決於全社會文化覺悟的提高,取決於廣大人民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編寫“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廣大人民了解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熱愛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意識,激發我們的文化創新精神。同時,對於把中華文明推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中華優秀文化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希望本套圖書能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2012年2月27日

目錄

上冊

前言
第一章 妙峰山廟會香火鼎盛甲天下
第一節金頂妙峰山廟會興盛的歷史
第二節康熙年間妙峰山廟會崛起的社會原因
第三節妙峰山歷代住持考
第四節金頂妙峰山與碧霞元君的祀典
第五節北京的“五頂”與“金頂”
第六節昔日妙峰山的廟會與香會
第七節清未民初妙峰山靈感宮情景
第八節妙峰山的四大守山會
第九節妙峰山廟會——舊京民眾構建的虛擬理想世界
第二章 新時期妙蜂山與廟會的重建
第一節妙峰山重建過程歷史回顧
第二節妙峰山管理體制的幾度演變
第三節今日妙峰山各處廟宇格局
第四節1993年第一屆妙峰山廟會盛況
第五節妙峰山廟會的十堂文會
第六節妙峰山管理處1994年建立朝山香會名錄碑
第三章 新時期以來妙峰山廟會香會的傳承者
第一節井字里香會的再度聚合
第二節妙峰山香會老前輩李長福
第三節萬福順義太獅老會會頭費文通
第四節朝陽區紅寺地秧歌老會會頭盧德瑞
第五節東安門公議助善開路老會老都管陳旺
第六節萬里雲程踏車老會會頭隋少甫
第七節趙寶琪與同心合緣五虎打路會
第八節黃榮貴與眾友同心中幡聖會
第九節張文禮與安外仰山眾友同樂開路聖會
第十節大興區舊宮鎮群英同樂小車會
第十一節老北京最具風采的十三堂太獅老會
第十二節東和順茶社吉福亭與萬年永慶太獅老會
第十三節萬年永慶太獅老會會頭楊德明
第十四節掌禮司萬壽無疆太獅
第十五節海淀鎮鋼鈴五獅會
第十六節藍靛廠同心合善蝴蝶少林老會會頭索德山
第十七節北京跤壇耆宿馬貴寶
第十八節朝陽全盛如意中幡聖會
第十九節六堂開路會年年朝頂進香妙峰山
第二十節海淀區大河莊公議助善萬壽無疆幼童吉祥少林打路
第二十一節海淀區西北旺村萬壽無疆高蹺秧歌
第二十二節海淀區西北旺村萬壽無疆幼童少林五虎棍
第二十三節海淀區前沙澗村子弟棍會與南安河村少林棍
第二十四節海淀區六郎莊五虎童子棍會
第二十五節豐臺區西莊萬緣雙石老會
第二十六節豐臺區西鐵匠營花鈸挎鼓
第四章 妙峰山廟會特殊話語
第一節社與會
第二節報效,走會、朝頂進香
第三節刷報子、會啟
第四節井字里、井字外
第五節文會、武會
第六節四月初八善會
第七節老會、聖會、賀會、皇會
第八節門旗、會旗、拔旗
第九節香首、都管、把兒頭
第十節前引、打知、拜知、拜帖、合緣換帖
第十一節參駕、獻檔
第十二節焚表、打呼
第十三節神馬
第十四節掛匾、拜碑
第十五節中軍、吵子、神耳、號上(號佛)
第五章 妙峰山香會藝術典範——幡鼓齊動十三檔
第一節開路
第二節五虎棍
第三節秧歌
第四節中幡、纛旗
第五節太獅
第六節雙石
第七節石鎖
第八節槓子
第九節花壇
第十節吵子
第十一節槓箱
第十二節天平會(什不閒蓮花落)
第十三節挎鼓(神膽老會、鍋子鼓、花鈸大鼓)
下冊
第六章妙峰山周圍六路香道史事輯錄
第一節 妙峰山古香道與陽台山、妙高峰、鳳凰嶺
第二節 《妙峰山瑣記》記載的古舀道問題考述
第三節 駐蹕山與法雲寺的歷史變遷
第四節 陽台山風景區與鳳凰嶺風景區
第七章妙峰山史籍文獻輯錄與研究
第一節 《閒話西郊》記述的民國時期妙蜂山史實
第二節 晚清八旗第一詩人寶廷濤記妙峰山
第三節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所記妙峰山
第四節 《北平風俗類征》輯錄妙峰山史料
第五節 民國時明金受申財妙峰山香會的記述
第六節 民國時期景孤血著《社火概談》
第八章妙峰山重要歷史題材的新發現
第一節 遼代高僧無礙大師倡法妙峰山大雲寺
第二節 金章宗詩詠仰山棲隱寺
第三節 金代街州希辨禪師倡法仰山
第四節 金代萬松老人倡法仰山棲隱寺
第五節 金代豳王與妙峰山德雲寺
第六節 金元之際白虎澗龍泉寺雲峰檀公禪師幢塔塔銘
第七節 元代仰山棲隱寺《行滿禪師道行碑》及塔銘
第八節 《明重修仰山棲隱寺碑記》
第九節 清代妙峰山摩崖石刻
第十節 妙峰山“敕建惠濟祠”匾額的來歷與誤解
第十一節 民國時期潭柘寺內慈善聖母殿供奉王三奶奶
第九章妙峰山廟會考察及研究
第一節 妙峰山廟會——中國民俗學研究發祥地
第二節 第二屆妙峰山民俗文化研討會側記
第三節 紀念妙峰山民俗考察80周年學術研討會側記
第四節 妙峰山廟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五節 2011年第十九屆妙峰山廟會考察
第六節 2012年第二十屆妙峰山廟會考察
第七節 2012年妙峰山管理處建立妙峰山香會功德傍
第十章京津梨園界與妙峰山的歷史淵源
第一節 天津曲藝界與《妙峰山香道沿途添設汽燈碑》
第二節 天津燕樂昇平茶園
第三節 1920年梨園群星義演修復喜神殿
第四節 周信芳1925年捐納題名《妙峰山香道沿途添沒汽燈碑》
第五節 貫紫林與貫大元父子助緣妙峰山
第六節 李萬春與其父李永立捐資修建傻哥哥殿
第十一章妙峰山碑文選
第一節 遼代碑文
第二節 明清時期碑文
第三節 民國時期碑文
第四節 現代碑文
後記

後記

我不是土生土長的門頭溝人,與妙峰山的緣分卻堪稱久遠!1969年我在北京重型電機廠當工人,為修戰備防空洞曾在妙峰山永定河邊燒過兩個多月石灰。1978年作為廠支農隊員,又在妙峰山公社各村普及機械化場院,並參與在妙峰山南道陰山下建設漂白粉廠,自造了全套設備並順利投產,全國最好的醫藥添加劑鈣粉就產於此廠。在妙峰山公社修配廠還教了一位銑工徒弟。我在公社農機修配廠支農的多半年時間裡,足跡遍布妙峰山公社各個村落,結交了一批由農民成長為技術工人的朋友。此行對妙峰山歷史與輝煌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妙峰山的緣故,與門頭溝區文化界有了交往。1980年我調入門頭溝區文化工作辦公室從事文化工作。1983年春,作為首都民俗界特約代表,出席中國民俗學會成立大會,成為學會首批會員。作為門頭溝區政協委員,致力於文史研究工作。1984年底,在區里一次政協會議上提出恢復妙峰山古蹟、發展旅遊事業的建議。
1985年夏,玫瑰花盛開時節,與門頭溝區政協領導陪同八個民主黨派負責人視察妙峰山,並詳細介紹妙峰山的輝煌歷史。民主黨派負責人一致贊同恢復妙峰山古蹟。
1986年春,妙峰山的重建工作正式啟動,我自始至終參與了妙峰山重建的全過程。
1993年,妙峰山鄉政府出面舉辦第一屆妙峰山廟會,我應約舉辦妙峰山歷史文化展覽,利用20塊大展板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妙峰山歷史、宗教、民俗情況。這次展覽自1993年後陳列近10年,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展覽列舉舊時北京城鄉文武香會100餘檔,對於北京文武香會的恢復起到實際的引導作用。
1995年春,經我牽線聯繫丁汀同志,把第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引進門頭溝,結合門頭溝區國際風箏會一同舉辦,並藉機舉辦妙峰山廟會研討會。我曾陪同北師大鐘敬文教授、中央民族大學馬學良教授一同登上妙峰山,當時距1925年顧頡剛先生妙峰山民俗調查已相隔70周年,兩位著名學者激動興奮的心緒溢於言表。
歷經全區人民多年努力與建設,妙峰山廟會終於得到全面的復興,成為北京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名牌!
我作為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幾乎每年廟會都到妙峰山瞻禮。
滄海桑田,一個輪迴。盛而衰,衰而毀,毀而復興,說不盡的妙峰山!
包世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