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溶血性輸血發熱反應

非溶血性輸血發熱反應是輸血反應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反應。患者在輸血前無發熱,在輸血中或輸血後1小時內體溫升高1℃以上,且排除了溶血、細菌污染等導致急性體溫升高的原因。臨床多以發熱和寒戰為主要表現。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普通內科
  • 常見病因:輸血引起
  • 常見症狀:發熱和寒戰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1.外源性致熱原污染輸血用具及製劑
蛋白質、細菌的代謝產物或死菌等外源性致熱原污染輸血用具及製劑,導致發熱。目前,一次性輸血器皿的使用使得致熱原引起的發熱反應逐漸減少。
2.免疫反應激活致熱原
主要為受體血液中的白細胞凝集素及抗體與供者血液中的白細胞及血小板上抗原結合發生反應。該反應不僅可刺激供者血液中的白細胞釋放致熱原,還可激活受體血液中的補體,從而引起發熱。

臨床表現

患者在輸血中或輸血後1小時內出現體溫升高≥1℃,且排除溶血、細菌污染、嚴重過敏等原因引起的發熱,以發熱和寒戰為主要表現。典型的臨床表現為:①輸血後5分鐘出現面色潮紅,30分鐘後自覺寒冷、面色蒼白;②輸血後60分鐘出現發熱,可伴有噁心、頭痛、心動過速、背痛;③多數患者血壓沒有變化;④症狀可持續十幾分鐘,也可能存在6~8小時。

檢查

臨床上暫無有效的檢測方法,有學者提出白細胞凝集試驗也許是最有幫助的一項檢查。

診斷

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的診斷通常採用排除法,即患者在輸血中或輸血後1小時內出現體溫升高≥1℃,且排除溶血、細菌污染、嚴重過敏等原因引起的發熱,可以診斷。

鑑別診斷

主要與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及溶血性發熱反應相鑑別。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的患者經對症處理後病情很快緩解,而後兩者輸血後會有嚴重的併發症,對症治療效果欠佳。
1.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
多有高熱、休克、皮膚充血三大特徵,需聯合大劑量抗生素治療。
2..溶血性發熱反應
其發熱與輸血量有關,重症患者可出現血紅蛋白尿、毛細血管出血、少尿或無尿,以及危及生命的休克等症狀。

治療

1.立即停止輸血,並將受體血樣與剩餘血製品送檢,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發熱反應。
2.注意患者保暖,並給予物理降溫或解熱鎮痛藥對症治療。

預防

1.輸注去除白細胞的血液製品,去除90%或以上白細胞的血液可有效防止發熱反應。
2.在輸血前預防性套用抗致熱原性藥物可有效防止發熱反應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