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葉紫檀(baphia nitida lodd.光亮雜色豆木),豆科雜色豆屬植物。其紅色芯材質地細密,具有光澤,顏色奇美,做成的工藝品和家具十分名貴。在西方和非洲歷史上是有名的天然染料和植物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洲小葉紫檀
- 外文名:baphia nitida lodd
- 特點:光澤,顏色奇美
- 屬於:天然染料和植物藥
基本介紹,樹木特徵,用途,歷史用途,中國用途,藥理作用,成品圖例,
基本介紹
非洲小葉紫檀英文名:african sandalwood,因與原產於印度的小葉紫檀英文名(red sandalwood)相同、巨觀性質極其相似,富含紫檀素(Pterocarpin)故而得名非洲小葉紫檀,但二者並非同種植物。產地土族人也稱其為龕木、霸木等。中國木材商早期也將其與漆膠樹、象牙海岸攬仁木、鐵木豆、雙雄樹木等混稱為“科檀”。本詞條創建時,尚未被中國各種木材資料庫所收錄,亦未被國標《紅木》、《深色名貴硬木》等國家標準所收錄。
樹木特徵
樹
非洲小葉紫檀,常綠喬木,白色蝶形花,樹高15~20米,多有2-3根很低以至根部的樹幹分岔,或不分叉,主幹常彎曲,3-7米繼續分枝展開寬大樹冠,易折斷,樹枝常鉤掛攀附在周邊大樹樹枝上,雖伐斷樹幹而懸吊不倒,主幹含白皮直徑可達50厘米;單數羽狀複葉,小葉7~9,矩圓形,長約6厘米,寬約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無毛;廣泛生長於尼日尼亞、加納、多哥等熱帶雨林氣候的西部非洲原始森林,以及作為觀賞植物廣泛種植,芯材形成及其緩慢,非數百年不可得材。
木材
非洲小葉紫檀,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帶狀軸向薄壁組織明顯,木射線雙列為主,管孔肉眼不可見。其邊材色白、易腐,芯材色紅、質地堅硬、致細緻密、抗菌耐腐、抗白蟻、沉水(基本密度:1.05-1.3g/㎝3),縱切面常見半透明幻彩狀斑馬紋,雕刻性能極佳,酒精萃取可出血紅色溶液,白牆上可畫出紅色染料線,切面香味微弱。紅色芯材90%有夾白現象,夾白材腐朽後形成孔洞,故自古有“十檀九空”之說,出材率奇低,加之木質堅硬,加工打磨耗工,製作家具成本及其高昂。
色澤
非洲小葉紫檀,芯材新切面色澤為純淡黃色,空氣中久置變色為血紅色,終至渾厚的紫紅色。雖不具“金星”、“絞絲”及“緞光”紋,但其色暗紫帶紅,飽滿濃重,質地細膩有油性,尤其是臨近邊材部位,常有一塊塊長短不等的不規則暗朱紅色斑馬紋,打磨後常見手抹血狀火焰紋,奇趣可觀,這一性質與歷史上的“雞血紫檀”的外觀描述完全吻合,故此有人認為歷史上的“雞血紫檀”,就是在近代因國際染料貿易而流入中國的非洲小葉紫檀。非洲小葉紫檀因其沉穩、高貴的紫紅色和火焰紋,符合中國“紅紅火火”、“大紅大紫”、“紫氣東來”、“紅得發紫”等吉祥寓意,而備受宗教界、收藏界追捧。
鑑別要點
非洲小葉紫檀,心材橘紅色,質地細膩、硬重與檀香紫檀很相似,但是斑馬紋、火焰紋以及紅色羽翅紋恰是檀香紫檀所沒有的;當然非洲小葉紫檀也沒有檀香紫檀獨特的牛毛紋。從微觀上進一步認識二者的區別,更有利於鑑別,不妨觀察它們的橫切面、徑切面和弦切面。
三個切面圖比較:
項目 | 橫切面 1 x 0.8 mm x mm | 徑切面 1 x 0.8 mm x mm | 弦切面 1 x 0.8 mm x mm |
非洲小葉紫檀 | |||
檀香紫檀 |
非洲小葉紫檀管孔更大,木射線為單列及雙列;雖然不在國標所列紅木範疇,但屬於黃檀屬紅酸枝無疑。材質優於一般酸枝。黃色夾心容易腐壞,選材時要切記!
用途
歷史用途
非洲小葉紫檀,因在歷史上作為紅色染料而聞名,17世紀開始被大量運到歐洲作為重要的印染工業染料,由於其印染羊毛效果卓越,18世紀開始作為染料被販賣至美洲,其間也有用印度檀香紫檀作為替代品一道用於西方印染工業,這一貿易過程隨著現代印染工業技術淘汰古典印染材料而消失。
中國用途
非洲小葉紫檀於21世紀再度進入中國作為樂器、雕刻、家具、工藝品等原材料,用於製作具有傳世收藏價值的高端作品。在小葉紫檀業界有三大名檀之說,指的是以兒孫福小葉紫檀為首的三大名檀,實際上要鑑別是否真貨也很容易,因為除了三大名檀外,其他基本上是十檀九假。
藥理作用
非洲小葉紫檀,作為尼日尼亞傳統民族植物藥物,其水溶劑、酒溶劑、用葉根莖製作的膏劑被用於非洲社區治療皮膚病、腸胃病、消炎、性病、以及止血等。所含多種生物化學成份被現代醫學研究所證實,具有明顯的消炎、抗菌、抗腹瀉、調節糖代謝、抗感染等功效,也被用於生產天然抗菌型化妝品、護膚品。
成品圖例
經過精細研磨的非洲小葉紫檀表面堅硬、光潔、溫潤、色美。如圖天下其檀的桌面、鎮紙、筆筒均為光亮雜色豆木表面拋光後的純自然顏色(未上漆、未著色、僅擦蠟)。其中,鎮紙為新做,紅艷如雞血、鮮嫩,細膩,不見綜眼,極具琥珀感。另外,筆筒經長時間暴露於陽光中,氧化變色後呈現出深沉、古樸、沉穩、厚重、霸氣的深紫紅色,自古以來唯有紫檀獨具這種紫里透紅的高貴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