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植株較矮,全株有毛,沒有長莖。
葉似
湯匙,披有柔軟的絲,葉基部簇生,稍肉質,葉片為圓形、卵圓形、波浪狀、心形、長形、卷邊形及斑葉等多種形態,葉背面綠白、淡粉或帶紫色,有長柄,構成一個工整的
蓮座。
多數花朵集生於中央。每個
花莖上生出3-6-朵或更多,花型及花色豐富,花型有大花、重瓣、半重瓣、單瓣、皺瓣等,
花色幾乎包括了各種顏色,
花瓣上又有噴點、鑲邊、漸層等。花瓣上有十字的縞型花或噴墨狀的噴點花等,還有花邊型、三色堇花型、星型、斑紋型、波浪花型、胡蜂花型、鐘花型、指痕花紋、多色花型、管花型等。一年四季開花。
生長環境
非洲堇多生長於
海拔600-1000米左右的
石灰岩或
片麻岩的山地溪旁石壁上,地處環境陰濕,腐殖質豐富,四季如春。喜
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夏季怕強光和高溫。生產適溫為16-24℃,4-10月為18-24℃,10月至翌年4月為12-16℃。白天溫度不超過30℃,高溫對非洲堇生長不利。冬季夜間溫度不低於10℃,否則容易受凍害。相對濕度以40%-70%較為合適,盆上過於潮濕,容易爛根。
空氣
乾燥,葉片缺乏光澤。夏季需遮蔭,葉色青翠碧綠;冬季則陽光充足,才能開花不斷;雨雪天加輔助光對非洲堇的生長和開花十分有利。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常用播種、扦插和組培法繁殖。
播種
春、秋季均可進行。溫室栽培以9-10月秋播為好,發芽率高,幼苗生長健壯,翌年春季開花棵大花多。
2月
播種,8月開花,但生長勢稍差,開花少。非洲堇種子細小,播種盆土應細,播後不覆土,壓平即行。
發芽適溫18-24℃,播後15-20天發芽,2-3個月移苗。幼苗期注意盆土不宜過濕。一般從播種至開花需6-8個月。
扦插
主要用
葉插。花後選用健壯充實葉片,
葉柄留2厘米長剪下,稍晾乾,插入沙床,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室溫為18-24℃,插後3周生根,2-3個月將產生幼苗,移入6厘米盆。扦插過程中,用維生素比處理對非洲堇生根後幼苗生長有利,採用25毫克/升的激動素處理葉柄24小時,有利於不定芽的形成。從扦插至開花需要4-6個月。
莖插
莖插繁殖法也是
非洲紫羅蘭會選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春季花謝後.結合翻盆換土分割地下塊莖栽種,成苗快,但株形不夠好看,同時由於植株沒有更新,生長不夠旺盛。
組培
非洲堇用組織培養法繁殖較為普遍。以葉片、葉柄、表皮組織為外植體。用MS培養基加1毫克/升的6-苄氨基腺嘌呤和1毫克/升
萘乙酸。接種後4周長出不定芽,3個月後生根小植株可栽植。小植株移植於腐葉土和泥炭苔蘚土各半的基質中,成活率100%。
栽培技術
栽培非洲堇,澆水十分重要,早春低溫,澆水不宜過多,否則莖葉容易腐爛,影響開花。
夏季高溫、乾燥,應多澆水,並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否則花梗下垂,花期縮短。但噴水時葉片濺污過多水分,也會引起葉片腐爛。
秋冬,氣溫下降,澆水應適當減少。
非洲堇屬半陰性植物,每天以8小時光照為最合適。若雨雪天光線不足,應添加人工光照。如光線不足,葉柄伸長,開花延遲,花色暗淡。盛夏光線太強,會使幼嫩葉片灼傷或變白,需遮蔭防護。要求晚間溫度高於白天,晚間24℃,白天16℃,莖葉生長繁茂,花大而多。
生長過程中,肥沃、疏鬆的腐葉土最為理想,每半月施肥1次,如肥料不足,則開花減少,花朵變小。花後應隨時摘去殘花,防止殘花霉爛。
病害防治
在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發生枯萎病、白粉病和葉腐爛病,可用1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霧或灌注盆土中。介殼蟲和紅蜘蛛在生長期常危害非洲堇,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借液噴殺。
主要價值
非洲堇小巧玲玫,花色斑斕,極富詩意,是國際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在歐美栽培特別盛行。非洲堇自法國人於1893年在非洲發現後,1900年以後才發現它在適宜的環境中能全年開花不斷,而且適應空調環境。1930年到1939年非洲堇在美國已十分流行,1940年到1949年已選育出許多間色和重瓣品種。非洲堇在美國已成為主要生產的盆栽花卉,在家庭中栽培十分普遍,而且許多新品種由業餘愛好者所創造。在歐洲,荷蘭、丹麥、德國、法國都有批量生產,荷蘭在1995年生產盆栽花卉中占第七位,產值達到2140萬美元。非洲堇在歐美已成為窗台植物,在超市中隨時可買到。
中國栽培非洲堇的歷史不長,自1980年到1989年開始才從美國和荷蘭引種試管苗。少數中外合資園藝公司僅有小批量的生產。
植物文化
非洲堇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親切繁茂、永遠美麗、永恆之美、微小的愛、惹人憐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