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療法是指利用移情、轉移注意、改變世界觀價值觀等手段,將自我認識擠出意識,讓人們在特定時期忘記自己的心理療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我療法
- 屬性:心理療法
[概述]
這也是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原理見《非我》理論)。
[適應症]
“非我”在心理諮詢中往往是為了突破。在心理治療中,可以是“強迫症”“焦慮症”的最佳輔助療法之一。非我能帶來充分的放鬆。 非我療法在心理調適中也能夠起到很好作用。那些持續於一個狀態,因此也將情緒和思想固結起來的人,往往會獲得巨大的飛躍。
[理論基礎]
非我療法的關鍵在於降低對自己的關注。一個人對自己關注太多只會帶來無窮的煩惱。過多把自己扯進事件也可能因為利益問題糾纏不清,也不能獲得“置身事外”的輕鬆心境和清醒的形勢認識。
[治療原則]
[操作實務]
1、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東西上去。比如興趣、工作、學習、生活或新朋友等。興趣是最好的注意力附著點,有一些專家提出興趣療法。
2、學會關心人,將心比心,在治療期間以滿足他人利益為主,在適當原則下讓步或放棄自己利益。即使完全是應該自己的利益所得,也要分一部分給相關的人。對一時得失不心疼(如果心疼就更多給人,直到淡化得失為止)。
3、多認識新朋友、積極向所交往的人打招呼,陌生人也不例外。
4、在治療期間儘量不要總結自己、反思自己。不要衡量利弊得失。
5、沒有必要關心自己的病情,和現在的治療狀況。不要認為自己有病,就象自己是完全正常一樣。哪怕出現不正常現象也當作是正常的。無需自責。
6、不用壓抑或控制自己的想法或念頭。
[與其他療法協調套用]
在實際操作中,非我療法經常和期望療法配合使用。其基調是:不要認為自己很重要;不要以為自己的言行舉止真的能夠影響人;如果離開效率中心,沒有人能夠擁有資源,也無法有效利用資源。如果能夠因此改善價值觀,自然會心胸寬廣,輕鬆自在,不會有太多的緊張和焦慮
[效果和控制]
[評價]
非我療法:
告訴自己(並作為信條):
斤斤計較的人更不容易得到快樂。
患得患失的人更不容易得到快樂。
無論貪心還是慷慨,人一輩子得到的就是那么多東西,不會有太多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