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愛行為

現代人交往中有一種“非愛行為”,就是以愛名義對自己最親近的人進行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讓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這其實是一種非愛性的掠奪,往往發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女)之間,父子(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愛行為
  • 含義:以愛名,對最親近人一種非愛掠奪
  • 非愛行為類型:帶附加條件 沒有原則 強制或限制
  • 行為特徵:抱怨、強迫等
術語簡介,行為簡介,行為特徵,行為舉例,

術語簡介

行為簡介

英國心理學女博士希爾維亞·克萊爾說:“世上的所有的愛是以聚合為最終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越早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明白距離和獨立是一種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該保有。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 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 也應該保有。一旦沒有了這種距離, 這種尊重,越過了這個尺度,就產生了隱患,離疏遠甚至崩潰就不遠了。因此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 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正如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 花未全開月未圓。 這是人間最美好的境界。 花一旦全開,面臨的便是凋謝;月亮一旦全圓,下一刻或許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 未全圓,仍使你的內心有所期待, 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 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 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行為特徵

夫妻和戀人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一個對另一個說:你看看,我就為了愛你,放棄了什麼什麼;我就為了這個家,才會怎么怎么樣,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親也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自從生了你以後,我工作也落後了,人也變老變醜了,我一切都犧牲了,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不好好念書呢?

行為舉例

在心理學上,“非愛行為”是指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一種非愛掠奪。多年來一直從事青少年素質教育工作的專家余允珠,結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長和老師針對孩子的幾類“非愛行為”。
一是帶附加條件的愛。
很多時候,也許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對孩子過高、過多的要求就是一種“非愛行為”。
二是沒有原則的愛。
最常見的是家長無限制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三是強制或限制的愛。
家長往往打著愛的旗號,要么替代包辦孩子的生活,要么強求孩子達到自己的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