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上講,朋友之道就是和朋友相處的方法,個人覺得與朋友相處要互相理解,互相忍讓,不能自私,要為朋友多著想。如果和朋友鬧矛盾,而你又認同這個朋友的話,那么就應該鼓起勇氣與他調解。如果是你的錯要勇於承認,如果是他的錯就要耐心的和他談談,告訴他錯在哪。畢竟知己難求,人生短短數十載,到生命最後還能有一知己足矣。
散文名篇葉千華的《說說朋友》給了深刻的闡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朋友之道
簡解,含義,
簡解
交友要了解對方,絕不能盲目交友,尤其是網友,更要慎重。不是要你全部了解,因為那是不可能的,起碼要了解到對方善良與否。朋友有許多種,簡單的可以概括為兩種,好友和損友。本人認為不能交好友、避損友,應交好友、教損友,既然你認識損友,那么你就應該教導他這樣做的壞處,當然大多數損友是聽不進去的,但是要盡最大的能力去改變他,將他推入正途。
含義
◎葉千華
提起朋友,心頭便會涌動起親切情誼的感覺和暖流,但總說不清“朋友”一詞蘊藏了多少或深或淺的含義,也道不明朋友之間凝聚了何種割不斷的情感。朋友總是建立在交往中、愛好中和利益關係里。人的相識、相投、相知、相信、相愛和相處之間,所存有的那一份情緣,那一份關愛,那一份慰藉,都得益於人的友誼之中。
現如今的語言或許是不太講究了,人之交往泛稱朋友也為之習慣,彼此交情罷了,沒有多大的深刻意義。在古漢語中,“朋”與“友”尚有詞義上的明顯區別,稱同師為“朋”,同志為“友”。《論語·學而》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裡的“朋”即指同學。撇開詞性詞義不議,現在看來,人之間只要談得來,就能呼朋稱友了。於是乎不論年長幼、職高低,或是民族膚色有別,還是性格性別各異,只要能劃入朋友的範疇,誰都會覺得距離在縮短,心心在貼近,感情在深化。
古往今來,千古稱頌的那些不同生卻願同死的結拜兄弟,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英傑,志趣相投又相見恨晚的知音,以及那些難結連理、抱恨終身的痴情男女,謂之壯哉悲哉!演繹出多少令人迴腸盪氣的慷慨篇章,或催人淚濕巾的不朽佳話,道其緣由,莫過於“情義”二字。這情義就是佛教中講的一個“緣”字,以致使我們能成為出謀劃策和知心知己的密友,尋求知識和探索真理的學友,成為同甘共苦的戰友和志趣相投的好友。
在生活中,人們避免不了利害關係的牽扯,而利害關係的存在和優劣,可謂成了檢驗朋友的試金石。記得有一則外國寓言,講到兩隻狗平時信誓旦旦,願為終身朋友,一旦主人扔過一根骨頭,便怒目睚眥,搶得頭破血流。難怪人常言道,酒肉朋友靠不住,究其因就在他們的感情基礎是建立在利益的均沾和相互利用上。小人無朋友,有也不真心,是因為他們太看重的是私利與欲望,不重情義,朋友在他們的眼中只不過是獲利的砝碼和利用的紙牌。尤其是官場和商海中交易的人種,為了貪慾,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
每當利益和友誼相衝突時,感情便會出現失衡和傾斜,因此就有以出賣親朋換取官運,以犧牲好友獲取私利,以誆騙朋友貪得享受等事情的發生。什麼做人的原則,做事的法規和情理,都被拋入九霄雲外。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大概這就是他們的為人,他們的社會。
其實,生活中議論最多也最熱烈的當屬異性朋友,說不上是神奇還是神秘,好事者編串起故事來,常樂此不疲,普天下的騷客文人也做盡了文章。有的情愛甚篤而矢志不移,長嘆一聲“恨不相逢未嫁時”;有的廣播情種卻從不收穫,唱吟兩句“飲酒不醉最為高,好色不亂乃英豪”。更有歷史上的傳聞軼事,如孔子對南子情有獨鐘,但兩人的友情絕無超越的非禮,雙方“君子動口不動手”,琴瑟傳情,表達愛慕,傾訴衷腸。又如邱吉爾艷遇女明星費雯麗,雖然邱氏心未曾老,垂慕久矣,但在相處之間始終保持著距離,水中望月,霧裡看花,用目光撫摸美麗,用語言輻射溫柔,用歌聲傳達心意,成為人世的美談。
距離產生美,美源於人與心的溝通,而溝通的基礎是誠懇,誠懇又是建立在對話真實的條件上的,它擁有著愛和尋覓著愛。這是美學的話題,但人們又何嘗不是追求美、發現美、懂得美和享受美呢!距離乃分寸,能把握分寸的並非都是聖人或偉人,朋友之間,只要看重情義珍惜友誼,在對方的心目中就會留下美好的回憶和永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