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分析

亦稱“非瓦爾拉均衡分析”。是研究非均衡市場如何通過數量調節達到事後均衡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它否定了瓦爾拉一般均衡分析理論關於完全競爭市場上價格調節有效性的假設,認為價格調節不可能使得各個市場同時結清。當交易完成之後,總存在超額供給或超額需求,即供給和需求中必有一方未能完全實現,因此價格不是調節經濟活動的唯一變數。這種非均衡市場的事後均衡,是通過數量調節來達到的。數量調節是指對一個非均衡市場的供給和需求進行配額,來達到使供求雙方平衡的成交額。當供不應求時,數量調節只對需求方起作用,成交額等於供給量; 當供過於求時,數量調節只對供給方起作用,成交額等於需求量。非均衡理論認為,價格調節和數量調節同時作用於市場,這兩種調節機制都是通過對經濟代理人 (消費者或生產者) 的行為發生影響,進而在各個市場的均衡決策中起作用。非均衡分析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經濟學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均衡分析
  • 代表人物:阿羅、巴羅、克洛沃、貝納西等
  • 發展時間:20世紀60、70年代
  • 意義:打破了經濟學界的均衡觀
非均衡分析概述,非均衡分析的意義,非均衡的主要觀點,

非均衡分析概述

非均衡是與均衡相對而言的。非均衡理論強調預期的不確定性。這實際上是暗含著這樣一個前提,即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備的,蒐集信息是要花費成本的,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非均衡理論認為,現實中大量存在的是不完全競爭的情況,包括壟斷競爭的情況,因此,應將不完全競爭作為研究的重點。

非均衡分析的意義

均衡理論打破了幾百年來統治著經濟學界的均衡觀。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性,時間序列中的經濟運行總是相互發生作用,行為人蒐集信息是需要花費成本的,在均衡價格達成以前,交易也是可以實現的。而均衡理論卻將上述現實情況通過大量的假定抽象掉,或者說,均衡理論正是憑藉著捨棄上述現實生活中的複雜性才得以存在的。非均衡分析正是要將這些複雜性考慮在內,立意創建一套更加逼近現實生活的理論,而這套理論卻不可能建立在優美但空洞的均衡觀上,它的思想基礎是更具有說服力的非均衡觀。
非均衡分析對於解釋失業與通貨膨脹等巨觀經濟現象提供了一個切合實際的微觀分析基礎。非均衡分析採用動態分析方法所研究的是實現某個均衡的過程以及均衡變動的過程,而在這些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正是一個個連續的非均衡狀態

非均衡的主要觀點

1、非均衡理論認為信息是不完全的,即獲得信息需要花費成本,故不完全競爭是常態。
2、非均衡理論區分計畫數量和現實數量。該理論認為,市場出清的狀態僅僅表示市場的有效供給有效需求相等,而有效數量與計畫數量不相等。
3、非均衡理論認為在未達到均衡之前也有非均衡交易的發生。價格和數量都能調節市場。
4、非均衡理論認為存量水平是一個重要的數量調整信號。
5、非均衡理論認為經濟運行有時間滯後現象,滯後的存在加劇了非均衡狀態
6、非均衡理論認為失業通貨膨脹無可避免。
7、非均衡理論可用於解釋經濟周期,自願失業,閒置等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